“將商業模式套用到中國后我們發現,沒有法律判定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很多商用機構在過度使用個人信息,而且沒法去查源頭。中國受眾又認為直接溝通的營銷方式很冒昧,不太接受。”韓志勇和他的團隊意識到現在還不是讓數據服務于銷售人員的時候:“數據庫營銷需要法律和內部機制的雙健全,需要本身對客戶群的識別。”
由此,名片網認為在沒有積累足夠高的用戶友好度時不能直接去做營銷:“這是一個需要內功的活兒,沒有做好準備之前我們打算不輕易嘗試。”
盈利來源獵頭公司
尋找數據營銷商機
放棄了“服務銷售人員后”,名片網又開始了新的探索,“兩年中我們一直在試錯。”韓志勇坦率地講。
當發現都發現獵頭公司在使用名片網并且反饋很好時,“我們發現這是一條可以走的路。” 韓志勇回憶道。
名片網的數據庫里所匯聚了超過400萬職場人士,50萬中高級職位人員信息,并且支持按行業、地區、職務等多字段檢索,這恰恰符合獵頭的需求。
從2007年底開始到現在,盡管名片網的收入主要還是來源于向獵頭公司收取費用,但是韓志勇覺得名片網在兩年的試錯中漸漸找到了初步的方向:“目前反饋很好,已經有很多獵頭公司天天在用我們的平臺,經常告訴我們哪些數據很準確哪些有誤,我們及時去更正數據。”
淘金數據庫營銷并不容易,采訪中韓志勇反復提到了“友好度”三個字,他說:“名片網和天橋上賣名冊的數據販子絕不是一回事,我們要的也絕不是一錘子買賣,所以我們才會反復尋找在國內可行的商業模式。”
數據營銷是座金礦,但由于垃圾短信、數據販子的狂轟濫炸,國人承受數據營銷手段的神經越變越細,一個不小心或許就會觸發其對企業的巨大反感,所以名片網在小心翼翼地摸索前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