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央行再次對流動性過剩出手,決定自08年5月20日起上調存款類金融機構人民幣存款準備金率0.5個百分點,創下歷史新高至16.5%。據悉,這已是今年以來央行第4次上調存款準備金率。中央財經大學中國銀行業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稱,這表明央行繼續采取從緊貨幣政策不會變,央行應對通脹更多選擇以提高存款準備金率、發央行票據為主的數量性調控工具。
國泰君安銀行業分析師伍永剛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稱,提高存款準備金率主要是為解決流動性過剩問題,這會對銀行的凈利差和凈收益產生影響,但影響不會太大。伍永剛稱,提高存款準備金率0.5%不會對企業資金運營造成直接影響,因為提升幅度較小,且銀行會將用于放貸的款項用足,不會明顯造成企業貸款短缺這一局面。他稱,目前存款準備金率調至16.5%的水平,距離其預期的19%的水平還有一定上調空間。
而針對4月份CPI維持在8.5%的高位運行狀況,伍永剛稱,提高準備金率不會直接降低CPI,但從長期來看,對降低CPI有一定效果。他稱,雖然目前CPI指數仍很高,使得加息成為高概率事件,且今年有可能進行最后一次加息,但伍永剛本人非常反對以加息的方式來降低CPI,因為加息會抑制消費并刺激熱錢進一步流入。
而雷曼兄弟公司高級中國經濟學家孫明春也表達了類似觀點,他稱,提高存款準備金率主要是因為貿易順差仍比較大,為維持匯率穩定,央行需要通過發行央票或提高存款準備金率以對沖外匯。他稱,提高外匯存款準備金率對回收流動性是直接而有效的方法。孫明春稱,其預期今年存款準備金率會提高到18%,因此,此次央行提高存款準備金率在預期之內。
孫明春表示,在央行嚴格信貸管理的背景下,提高銀行存款準備金率對銀行而言,可能是一件好事。他稱,在信貸管理下,銀行即使有錢也不能放貸,因此,對流動性充足的銀行而言,其超額準備金在央行的收益只有0.89%,而存款準備金的收益有1.89%;但對流動性不足的銀行而言,提高存款準備金率會則會產生壞的影響。
孫明春稱,提高存款準備金率會有助于降低CPI。他稱,對目前高通貨膨脹而言,一要防止通貨膨脹的擴散,二要防止通貨膨脹在各地之間不平衡,要特別注意在各地之間進行合理調配。
不過,北京大學中國經濟研究中心教授霍德明卻有不同的看法。他認為,上調是最下策,長期頻繁的上調市場反應會對其失效,上調后市場上資金供給減少,利率就有上漲的空間,但是加息會對國企貸款帶來壓力,對外國熱線吸引力更大。
“雖然有加息的必要,但是受到熱錢、企業成本提高、房地產交易萎縮的制約,”郭田勇說道,“而不對稱加息會使銀行利差越來越窄,銀行盈利受不利影響。”
郭田勇稱,央行不出臺這些貨幣政策通脹會更高,未來還有上調存款準備金率的空間,達到20%也有可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