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2日14時28分,四川汶川發(fā)生7.8級地震,這是一次巨大的災難,造成了慘重的人員和財產損失,也將對我國的宏觀經濟運行和微觀公司經營產生深遠的影響,這些影響將在未來一段時期內體現(xiàn)在我國的證券市場上。
昨日和前日,上證指數(shù)上躥下跳,醫(yī)藥股、水泥股、有色股等出現(xiàn)全面大漲,而部分四川本地公司復牌后出現(xiàn)大幅震蕩,地震對股市的影響究竟有多大?將主要體現(xiàn)在哪些地方?《每日經濟新聞》昨日派出多路記者采訪和了解情況,第一時間為你揭示地震對證券市場的方方面面影響。
震后股市·宏觀經濟
地震不會拖累GDP
綜合來看,地震造成了重大的財產損失,但在災后重建工作啟動后,也將產生新的需求,所以地震對宏觀經濟的影響,我們需要一分為二地看待。
總體判斷:經濟影響不大
昨天,原社科院區(qū)域經濟研究員中國城市經濟副會長劉維新接受《每日經濟新聞》采訪時表示,四川汶川5月12日的大地震對于宏觀經濟的影響并不大。
劉維新告訴記者,在從事區(qū)域經濟研究工作時,除了經濟欠發(fā)達的汶川地區(qū)外整個四川省他都跑遍了,對于四川的經濟形勢比較了解。“如果說有影響的話,那么就應該是也遭受地震災害的九寨溝風景區(qū)了,旅游業(yè)占四川GDP的10%,在近半年的時間里這里將都處于游客減少和災后重建情況中,對于四川的經濟有所影響。”
有數(shù)據(jù)統(tǒng)計,四川省的產值占我國GDP的3.9%,制造業(yè)生產只占全國的2.5%。劉維新表示,地震對于四川省的GDP影響較大,主要是體現(xiàn)在旅游上,但是地震對宏觀經濟的總體影響不大。
主要影響:短期推升CPI
英大證券研究所所長李大霄昨天表示:“地震屬于不可抗力,保險公司對一些項目可無需賠付,但是對于購買了人身保險的人員則需要較大支出,因此壽險類公司受到的影響會比較大,但也無需夸大其影響。相對于此前1998年洪水災害和今年2月份的雨雪冰雹災害,地震災害的特點是災害強度大,持續(xù)時間短,對于宏觀經濟的持續(xù)影響相對小一些。”
海通證券昨天的報告則表示,地震對于生產設施的破壞性使得供給方面更加緊張,將會加大PPI和CPI的上升壓力。地震對交通運輸設施造成的破壞使得農產品、生豬、飼料和工業(yè)成品等的運輸比較困難,供給方面的減少使得我國本已嚴峻的通貨膨脹形勢更加嚴峻,不排除PPI和CPI在5月份以后再創(chuàng)新高。
不過,分析人士表示,由于地震救災工作尚在進行當中,很難做出5月份當月CPI立即高企的結論。每經記者 姜艷艷 肖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