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業正在經歷近兩年來最為艱難的時刻。繼今年1月份首次出現凈贖回后,4月份,全部公募基金總份額凈減少了1400億份以上。新基民的入市腳步同步放緩,4月份新增基金開戶數較3月份減少了59%。分析指出,在接近4500點時基金市場將接受嚴峻的考驗。
現象一:四月凈贖回量創近一年單月新高
過去兩年,基金業管理規模的高速擴張趨勢在今年一季度放緩,并在4月份出現逆轉。
權威部門發布的最新統計數據顯示,今年3月份,基金業管理的全部公募基金當月總份額為2.28萬億份,而4月份,當月基金業管理份額大幅下降至2.14萬億份,一個月凈減少了1410億份,相比3月末減少了6.19%,為近一年來單月贖回份額的峰值。
根據歷史數據,在過去一年中,基金業規模僅出現過兩次月度縮水。分別是今年1月和今年4月,但其中,今年1月份全行業基金份額僅減少了83億份。
值得一提的是,4月基金業整體規模縮水還是在有大量新基金成立的背景之下。分析人士認為,如果剔除新發基金規模,實際贖回額可能達到1600億份。
現象二:新基金首發規模不足去年四成
一方面,老基金的贖回規模大幅增加,另一方面,新基民的入市腳步放緩。
中登公司公布的數據顯示,4月份新增基金開戶數僅為13.5萬戶,較3月份的數據大幅減少59%,這也是今年以來單月基金新增開戶數的最低記錄。
而天相統計數據顯示,除債券型基金外,今年以來,新基金募集規模普遍大幅度縮水,平均募集規模只是去年的35%。
如果單看4月份6只新成立基金的募集規模,還較3月份萎縮了100億份。
基金對策:“明星基金”陸續開閘贖回
值得關注的是,在老基金規模縮水,新基金募資困難的雙重壓力下,基金公司開始改變策略。近期,就有多只長期暫停申購的“明星基金”相繼打開申購。
上投摩根基金公司公告,旗下兩只老牌五星基金———中國優勢和阿爾法基金,于5月22日起恢復日常申購業務。
而光大保德信基金也發布公告,自5月26日起恢復旗下光大量化基金的日常申購、轉換轉入業務。
分析人士認為,基金公司陸續打開申購很可能是為了對沖贖回風險。
風險提示:4500點基金“贖壓”更大
安信證券研究所人士分析指出,歷史上看,熊市年份以及牛市初年偏股型基金都難脫凈贖回的命運。而從統計規律上看,偏股型基金凈申購率與上證綜指收益率的相關性比較強,尤其是滯后一期和滯后兩期的情況。在申購與贖回的步調上,牛市和牛轉熊的過程中,申購行為對市場更為敏感;而熊轉牛的過程中,贖回行為對市場更為敏感。
該人士進一步指出,從相關數據看,當前絕大多數基金持有人的平均成本在上證綜指4500~5500點之間,因此,在接近4500點時基金市場就要開始接受比較嚴峻的考驗,在5000點左右達到高峰,度過5500點之后大風大浪才會過去。
專家建議:跟風贖回不可取
專家提醒基金持有人,對于有贖回需要的基民來說,贖回也可講求一些技巧。
首先,贖回可“繞道”進行。把高風險的基金產品轉換成低風險的基金產品,也是一種贖回的思路。
其次,贖回最好分批進行。如可定期定額贖回,即可以做日常的現金管理,又可以平抑市場的波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