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
塑料袋重復收費 商品是否該降價
李歡歡
多少年來免費使用的塑料袋,如今卻成為帶著價碼的商品了。昨日,商場超市里的塑料袋對于消費者來說不再是免費的“方便”了,而實際上,塑料袋一直都未曾免費過。
過去,商家提供的免費塑料袋,其相關費用都計算在商品的價格內。現在,讓消費者有償使用,只是將過去的隱性收費變為顯性收費。但在塑料袋實施收費后,消費者交納了塑料袋費用,商品的價格卻依舊。商家以環保的名義,就得讓消費者交雙倍塑料袋費用?
按照“限塑令”規定,商家可以自主定價,只是不能以低于經營成本的價格銷售塑料購物袋,各超市也均表示按成本價收費,而這消費者卻無從考究。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教授劉俊海認為,銷售的塑料袋本身是一種商品,應該按照成本合理公平定價,不能讓塑料袋有償使用成為經營者牟利的一種手段。
塑料袋在收費后,商品價格卻依舊,超市的營業利潤必將提升。一些大型的超市宣稱將把收取的塑料袋費用用于增加促銷產品的品類,可為何商家不愿意直接讓商品降價,如此,豈不造成消費者“心甘情愿”地“為了環保”交費。實際上,商家的大部分促銷本身就是將盈利范圍擴大。
再者,商家收取的這部分“環保”費用進了自己的腰包,消費者應該有權了解費用的去向,如何透明化、監管主體是哪個機構等問題都有待進一步落實。
為了環保,商家對環保袋收費,但目前,仍有很多除超薄塑料袋之外的普通塑料袋不環保。有專家就指出,可以學習國外經驗采取懲罰性的收費制度,所得費用2/3上繳國庫用于專門治理環保,另外1/3留做商家的成本,讓商家沒有盈利的空間。
或許,塑料袋收費對于商家的考驗比消費者適應更加困難,對于商戶分散的集貿市場來說更是難上加難,習慣免費使用塑料袋的消費者要恢復用菜籃子買菜,恐怕還需要一定的時間。
對策
超市塑料連卷袋使用范圍擴大
商報訊(記者 吳文治) 塑料購物袋實行收費后,商家為了不影響客流,擴大了不在收費行列的塑料連卷袋使用范圍。
經常在超市購買商品的顧客都了解,洗滌用品、奶粉等商品需要在商品區單獨結算、包裝。但從昨日對塑料購物袋收費后,沃爾瑪、超市發等多家超市將分區結算處的塑料購物袋換成了連卷袋。商家將其解釋為:考慮顧客的心理承受力,減少顧客多次購買。
廠家產品體積縮減20%
商報訊 (記者 吳文治) “限塑令”下,不僅超市、商場嘗試各種辦法減少塑料購物袋的使用量,一些供應商推出新包裝,以減少商品占用空間和包裝材料用量。
“今年新推出了一款拱形設計的兒童紙尿褲,可以使同樣數量的產品減少10%的塑料袋外包裝材料。”金佰利大中華區企業發展與戰略項目總監佟梅介紹,雖然產品的體積變小了,但產品在銷售環節并沒有受到影響。
一家紙制品生產企業的負責人也介紹,該廠的抽紙包裝盒長度減少了20%,包裝盒的高度也相應降低了,包裝材料的用量每年可以減少10噸左右。雖然外包裝“瘦身”了,但包裝盒內的面巾紙數量并沒有改變,只是盒內的空隙率降低了。
“產品體積減小后,也便于運輸。同樣的貨車負責運輸,產品體積變小后,可以增加運輸量。”一個為超市、商場送貨的司機告訴記者。
菜市場改用階梯策略
商報訊 (記者 任宏) 昨日,記者在崇文門菜市場看到,用來直接包裝豆制品等食品的塑料袋仍是免費包裝,銷售人員告訴記者,如果消費者要求再增加一個塑料袋作為包裝,第二個塑料袋的費用將是0.1元/個。而前去購物的市民幾乎沒有要求用兩個塑料袋套裝食物。
隨后,記者在該市場的蔬菜、水果攤位前看到,用來裝蔬菜的厚塑料袋收費是0.4元/個,一位顧客購買了20元的雞蛋,最終交付了20.4元的購物款,其中0.4元就是塑料袋的費用,消費者說,4毛錢買來的塑料袋自己將反復使用。
百貨商場提供環保紙袋
商報訊 (記者 李歡歡) 昨日是《商品零售場所塑料袋有償使用管理辦法》的第一天,記者在崇文門新世界商場、中友百貨等商場走訪發現,大部分消費者都拎著商場或者品牌店提供的紙袋。
記者昨日在新世界商場、中友百貨、大悅城等商場發現,ONLY等品牌服裝商戶向顧客提供的都是紙質購物袋,此前,這些商戶只有顏色多種的彩色塑料袋。新世界商場三樓一位銷售人員告訴記者,“上周商場就開始要求我們不要提供塑料袋了,我們現在用的全是紙袋”。在該銷售人員身后,擺放著十幾個紙袋。
記者還注意到,在新世界商場內的收銀臺、門口處貼的告示稱,消費者可以選擇商場內銷售的3種環保紙袋,按照規格大小價格為2.2元、1.8元、1.4元。記者隨機訪問了拎著商場環保紙袋的5位消費者,均稱是免費贈送的。中友百貨、君太百貨等多家商場也實行免費贈送的方式。
另外,記者注意到部分商場的一些商家仍然向顧客免費提供塑料袋。在新世界商場樂扣樂扣保鮮產品銷售柜臺,其銷售人員便向顧客免費提供印有商品宣傳的塑料袋,記者在該商場還發現部分兒童玩具柜臺、服裝柜臺向消費者免費提供塑料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