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消費習慣的改變,以及葡萄酒有利健康觀念的興起,中國的葡萄酒市場日益擴大。然而,記者走訪市場發現,由于存在不同的來源和成分等各種因素,目前國內的葡萄酒市場價格體系頗為混亂,高至數千元者有之,低至十多元者也為數眾多。面對眼花繚亂的葡萄酒價格,消費者紛紛質疑,到底怎樣的價格才是“底線”。
十元一瓶葡萄酒不在少數
昨天,記者在廣州家樂福超市葡萄酒專柜看到,來自國內外的產品堆滿了酒柜。其中,20多種包裝各異的進口葡萄酒正在做大特價,100元以下的就有10多種。“部分還可以買二送一,”銷售員對記者說:“進口葡萄酒越來越便宜了。”據觀察,最便宜的一種進口葡萄酒來自美國,只賣39.9元;而來自法國著名產區波爾多的一種葡萄酒也只要68元。
在國產酒柜,便宜的葡萄酒就更多了。其中一瓶標稱“最受廣州市民喜愛”的干紅只要19.9元,還在包裝上標明為西班牙原酒進口;而來自山東的某品牌更是以全場最低價17元亮相。一名顧客對記者說:“超市的葡萄酒還不算太低價,網購的有些比果汁都便宜。”
記者隨后在淘寶上搜索50元以下的葡萄酒,返回53條結果。一種售價10元的750ml“昆山專供解百納2000干紅葡萄酒”,來自江蘇的賣家直指“廠價銷售大優惠”。而在阿里巴巴上,也有賣家出售10元、20元一瓶的澳洲解百納、法國葡萄酒。
進口稅收多成本不低于30元
記者調查了解到,去年,國內釀酒葡萄的收購價在1.2~1.5元/斤。由于5斤葡萄才可以釀造一瓶葡萄酒(750ml),加上包材、加工費和勞動力,每瓶葡萄酒的價格至少應在15元以上。由于氣候因素,在國內主產區之一的山東,釀酒葡萄減產20%以上,業內估計這將導致收購價格上漲,隨著原料漲價,葡萄酒價格過低實在說不過去。
據海關總署統計,去年1~10月廣東進口葡萄酒989.8萬升,價值3760萬美元,進口平均價格為3.8美元/升,上漲33.8%。粗略推算,每瓶葡萄酒光進口的成本價起碼也在20元人民幣左右。
據悉,目前進口葡萄酒進入國內要收三種稅:消費稅10%,關稅14%(瓶裝)~20%(散裝),此外還要征收17%的增值稅。
廣東省酒類行業協會副會長、廣州大德酒莊酒業有限公司總經理王惠東對本報記者表示,他自己曾親自帶隊到法國酒莊采購葡萄酒,最便宜的也要2~3歐元一瓶(約合人民幣20~30元),加上關稅和運輸費用進口的葡萄酒成本價起碼在40~50元左右。
而同樣從事進口葡萄酒業務的佳宸酒業董事總經理潘家佳對本報記者指出,在日前舉行的香港葡萄酒展會上,最便宜的法國葡萄酒都要1.4歐元一瓶(約人民幣14元),也就是說,售前的成本為31元。
潘家佳介紹,世界主要產區之一的法國釀酒葡萄2007年受夏季高溫多雨的天氣影響,同比減產11%,這將導致法國進口葡萄酒的價格上漲,因此即使進口葡萄酒有所增加但是“再便宜也會有個譜”。
為降成本不法商用色素調酒
“太便宜的葡萄酒不能喝。”王惠東對記者說,由于國內葡萄酒市場增長很快,一些不法商人為了牟利,不惜以色素、調味劑等方式勾兌出便宜的“葡萄酒”。
據悉,部分用于調和葡萄酒的色素甚至對人體有害,當中人工色素“莧菜紅”最為常見,屬明令禁止。在俗稱的葡萄酒新國標中(即GB15037-2006),列明不能有“合成著色劑”、“調味劑”和“香精”。3月深圳組織的一次葡萄酒質量檢測中,就驗出有部分葡萄酒加入了胭脂紅、檸檬黃和亮藍等色素。
另外,為降低進口成本,目前不少內地進口商都采用進口大桶葡萄酒,去年1~10月這類桶裝酒占了中國進口量的73%。潘家佳表示,桶裝葡萄酒經過國內灌裝后價格較難估算:“在分裝過程里,不排除有人會以廉價的食品原料進行勾兌,消費者要保持警惕。”
國內生產
葡萄收購價1.2~1.5元/斤。5斤葡萄釀一瓶葡萄酒(750ml),加上包材、加工費和勞動力,每瓶葡萄酒成本至少在15元以上。
國外進口
目前進口葡萄酒要收消費稅10%,關稅14%(瓶裝)~20%(散裝),17%的增值稅。加上運輸費用等,成本價約30元左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