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昨日了解到,尼爾森全球消費者信心在線最新的調查數據顯示,過去半年,全球消費者信心指數下降6點至88,跌至歷史最低點。其中,中國自去年以來,已經下降11點,降至95。調查指出,隨著中國近期的物價上漲,77%被調查的中國消費者對通貨膨脹感到擔憂,比去年同期增長了10%。
據了解,該數據是今年4月起對全球近3萬網民的調查結果,調查覆蓋歐洲、北美洲、亞太地區等全球51個市場。在調查數據可對比的48個市場中,39個國家和地區的消費者信心指數呈現下滑,包括中國在內的亞太地區消費者信心指數持續下滑了8點,美國指數下降了17點,居各國之最。
尼爾森公司中國區董事柯瑞斯表示,油價上漲、利息上調、通貨膨脹等影響了普通民眾的消費行為。在亞太地區調查顯示,13%的新西蘭被調查者表示,他們的收入僅僅能夠維持收支平衡,這個比例居亞太地區首位,澳大利亞、韓國則均為11%,中國該比例最低,表示收入僅能維持基本生活開支的消費者僅占調查對象的3%。
該項調查顯示,全球56%、亞太地區42%被調查的網民認為,其所處的國家正進入經濟發展緩慢時期,而通貨膨脹被認為是造成經濟頹勢的首要原因。隨著中國近期的物價上漲,77%中國被調查的消費者對通貨膨脹感到擔憂,比去年同期增長了10%。
與其他國家半數以上的消費者認為經濟進入緩慢發展不同,中國地區消費者對經濟的發展依然非常樂觀,只有14%的消費者認為中國經濟發展正在趨緩,3%的消費者認為在1年內可能會出現經濟衰退。
面對居民消費指數的不斷攀高以及股票市場的震蕩,過去熱衷于股票或者基金投資的中國消費者,現在也將目光轉向儲蓄。尼爾森調查數據顯示,52%的中國消費者傾向同時進行儲蓄和投資,57%的亞太地區消費者將結余的收入進行儲蓄。
“亞太地區仍是全球經濟發展最強勁的地區,相較于其他地區,亞太地區消費者保持著較高的信心水平”,柯瑞斯表示,全球十大最樂觀的國家、市場中,就有印度等5個亞太國家或地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