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夏尚無企業抓住此環保商機 6月1日“限塑令”的實施,徹底結束了塑料袋免費的歷史,同時也為商家提供了一個巨大的商機,據估算其帶給寧夏的潛在市場額每年超過千萬元,可惜的是,目前為止寧夏尚無一家企業瞄準這個市場,新政策帶來的商機全部握在外地商家手中。
銀川新華百貨老大樓后勤部苗經理告訴記者,5月份老大樓超市共訂做了20萬條環保塑料袋和2萬條無紡布環保袋,均價分別為0.15元和1元。據預計,老大樓每月的塑料袋、布袋子銷量約為10萬條和2萬條,按照這個數字,其每年銷量約為120萬條、24萬條,“限塑令”在這家賣場表現出來的潛在市場額每年為42萬元。
小小塑料袋,其背后暗藏著一個龐大的潛在市場。據自治區商務廳工作人員粗略計算,僅在銀川,新百、華聯、雙寶菜籃子等連鎖超市就達到40余家,規模有大有小,但取一個平均值,其平均規模約為老大樓超市的一半,如果每個超市每年的“禁塑令”潛在市場額為20萬元,銀川市“禁塑令”潛在市場約為800多萬元。加上吳忠、石嘴山、中衛、固原4市,“禁塑令”每年帶給寧夏的潛在市場額超過千萬元。一位為寧夏某賣場供貨的安徽商家告訴記者,他已與一家商場簽訂了20萬條塑料袋的協議,現正忙著與其他商場聯系業務。自治區環保局一工作人員透露,目前所獲得的信息表明,為寧夏各商場提供塑料袋、布袋子的商家,均是外地企業。
商機就在眼前,為何寧夏商家卻對此無動于衷,是沒有及時捕捉到這個難得的商機嗎?記者與一位寧夏商家交流,他對這個商機表示出很大興趣,但苦于對該行業缺乏了解,恐怕難以應付各種暗藏風險。一位業內人士稱,塑料袋制作工藝遠沒有想象中那么復雜,其工藝流程簡單,分為購買原料、吹膜、分切、切膜、制袋、打包等,這些流程只需購買一套制塑機器即可搞定,其價格與潛藏的巨大商機比起來,可謂“小巫見大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