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戰略經濟對話掃清障礙———
工行建行在美國設立分行一事有了重大轉機。日前,記者從銀監會了解到,赴美參加中美戰略經濟對話的中國銀監會主席劉明康在華盛頓與美聯儲主席伯南克進行約談時,希望美聯儲應加快對中資銀行在美開設分行申請的審批。而伯南克的表態也比較積極:此兩項申請正在受理中,美方對兩家銀行的資質沒有疑問,正在積極對這些申請的相關因素進行評估。消息人士透露,也許不久就會傳來工行獲批在紐約設立分行的消息。
■美國擔心中國主權基金不按市場規則行事
十多年前,中行和交行已在美國開設分行。由于發現一家巴基斯坦銀行在美國洗錢,自1991年起美國開始實施《加強對外資銀行監管法》,對國外銀行嚴把大門。去年11月,招商銀行等待了10個月才得到在美國開設分行的批準,成為16年以來唯一進入美國的中國金融企業。
工行和建行則分別于去年4月與今年2月向美聯儲遞交了在美設立分行的申請。按照對招行的審核速度,工行應該早就拿到美聯儲的通行證。為何遲遲不見批文?6月17日,第四次中美戰略經濟對話前夕,英國《金融時報》的一則報道引起人們對此事的強烈關注:美國暫緩批準這兩家中國最大的銀行在美經營執照,原因是這兩家銀行的最大股東都是中國主權財富基金中投公司。美聯儲懷疑主權財富基金的投資會受政府影響,使這兩家銀行的經營帶有非商業的目的,不能按純粹的市場規則行事。
■中美戰略經濟對話掃清障礙
然而隨后開展的中美戰略經濟對話在促進中美金融市場開放問題上取得了積極的進展。銀監會主席劉明康在18日接受外國媒體采訪時,否認了美聯儲拒絕批準工行、建行在美開設分行申請的說法。根據第四次中美經濟戰略對話后雙方發布的聲明,中國同意國有投資公司(指中投公司)的投資決策將完全基于商業理由,美國則重申開放金融市場的承諾,承諾給予中國的銀行國民待遇,及時接受中國的銀行在美國建立分支機構的申請,根據相關的審慎監管和程序進行審批,不會有意拖延。
■中資銀行面臨更多挑戰
專家普遍認為,中資銀行與有幾百年歷史的西方發達國家銀行相比,還有很大的差距。即使不考慮美國市場的高準入門檻,從單純的經營角度考慮,中資銀行也面臨很大的挑戰。已在紐約運營了十年以上的中行和交行均未能在競爭激烈的美國市場有較大作為就是明證。國際金融專家譚雅玲就此認為,中國銀行業在美擴張業務,是被越來越多有意赴美的客戶帶動起來的。但中國的銀行在美國營業短期內不一定能賺到錢,這更像長期的戰略投資,并不是必要的選擇。
還有專家則建議,在美國開分行無法獲得獨立法人地位,如果中國的銀行真想到美國拓展業務,不如通過收購方式。美國有數千家小銀行,中國的銀行可以挑選一家比較好的小銀行,收購其部分股權;也可在美國之外的其他國家收購一家在美有業務的小銀行,實現進入美國的目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