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產價格亂象何為亂源
cye.com.cn
時間:2008-6-30 11:47:56 來源:中國經營報
作者:謝紅玲 我來說兩句 |
|
 |
|
接連發生的天災、中央決不放松的信貸緊縮政策讓中國樓市再度成為迷局。“房價究竟跌了沒有?”“你覺得會跌嗎?”幾乎每天都有熟人探詢。
在北京,偏偏“打折”聲一片的時候又接連傳出一些單價在兩萬元以上、總價在500萬元以上的樓盤旺銷的消息,而且這些旺銷樓盤在價格上并無松動。
這團從價格到市場總體狀況的迷霧逐漸被推向高潮。地產中國網上一則“央視與保利互指‘作假’”的報道披露了一起“口水戰”——6月22日中午,央視一套《新聞30分》節目報道北京保利百合花園項目營造虛假銷售情況,稱“現場銷售火爆是找‘托兒’了”;次日,保利地產發布公告回擊稱“央視的報道不實”,該公司一職員甚至在博客中質疑“我們又怎么知道出現在節目中號稱退房的婦女不是央視找來的‘托兒’呢?”一方是中央級權威電視媒體,一方是背景深厚的上市公司,雙方如此態度強硬地“叫板”很罕見,焦點也在市場真相上。
央視二套的拳頭欄目《對話》也專門探討了樓市的真相問題,并請現場嘉賓為購房者支招現在究竟該不該買房,甚至競猜“當前情況下誰最焦慮”。房地產戰略咨詢專家王志綱也發出預言:“一場偉大的博弈開始了!”然而,方方面面的專家都沒能給購房人一個有說服力的指導。
整個房地產市場,豈一個“亂”字了得。尤為復雜的是:房地產是一個區域性非常強的產業,各地供應、需求情況不一,市場表現也不一:有跌的,有沒跌的,即便跌了的,因所在區域不同原因也各異。
房價究竟向上還是向下?誰是房價推手?何以在開發商和消費者之間積累了那么多的怨氣?這股怨氣只能靠房子降價來疏導嗎?房價降了消費者們的怨氣就能消除了嗎?
經濟學家們較為一致的觀點是,中國城市化進程沒有變,房地產業的前景依然樂觀,眼前只是階段調整。來自國外的熱錢自去年以來就在狂進地產,等于用腳投票表達了他們的觀點:中國房地產有利可圖,據悉,他們對這種新興市場投資回報的追求都在20%以上。土地交易的極度萎縮、開發商暗流潛涌的退地潮,則從另一個方面暗示:未來一個時期商品房供應量可能會下降。此外,那些在去年拿了高價地的企業寧肯不開發也不會賠本建房銷售。決定價格的最終因素還是供求關系,在供應可能減量的情況下,房價未來下跌的動力應該主要來自需求萎縮,但中國城市化進程帶來的“人口紅利”顯然難以讓我們看到需求萎縮的跡象。
就目前而言,中國房產降價的最大拉力其實不是來自需求萎縮,而是開發商的現金流枯竭。國內信貸緊縮政策、全球股市的低迷、其他融資渠道匱乏等等,讓開發商的資金源頭斷流,而房地產開發是資金密集型行業。看上去那些瀕臨生死線的企業的唯一生路就是降價出貨、回籠資金。但事實是,內有攜巨額資本而來的轉行地產如海爾、中鐵、中冶等,外有國際投行、基金和境外開發商等都在積極尋求收購或合作對象。地產洗牌已經進入業外、國外資本齊參與的程度。
另外,消費者如何投票也是足以影響房價的巨大力量。一位業內人士曾經繪聲繪色地講過一個笑話,他的老板在聽說自己小區的一棟豪宅試探性地標了一個高價推向市場卻立刻被買走后,眼睛瞪得大大地問:“買房的瘋了吧?”很多消費者指責開發商拉高房價,但那些高價房卻被買房人照單全收,應了那句俗語:一個巴掌拍不響。所以從某種意義上說,是旺盛的需求抬高了房價。
這么多重力量作用于一個房地產市場,也就難怪房價趨勢難以預測了。正如王志綱先生所預言的:一場偉大的博弈開始了!房價究竟向上向下,要看哪股力量最終占了上風。消費者在交易的終端,影響也會最后體現,所以不必過早估計這股力量的影響。中國的房地產市場隨著整個世界的開放,也已經是一個國際化的市場。
至于買不起房的消費者對高房價的怨氣,說起來還是一句老話:問題在下頭,根子在上頭。即便那些高價房降價,普通百姓還是買不起,任志強的話中肯不中聽:商品住宅就是給富人蓋的。普通百姓的安居房應該是政府來解決,把從開發商那里收來的巨額土地出讓金、各種稅費補貼到安居房建設上,讓居者有其屋,矛盾也就解決了。所以,重要的還是政府補位,盡到自己應盡的保障責任,開發商在商言商但也應該主動履行企業公民的義務、承擔應盡的社會責任。
|
免責聲明:
凡本網具體標明“來源”的所有文字、圖片和其他形式的文件,均為轉載稿,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果您對本站文章版權的歸屬存有異議,請立即致電010-51285022或致信chuangye◎vip.sohu.com通知我們,我們將在第一時間予以刪除。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