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木燒玩饑餓療法? 每晚8點準時打烊 客人再多也不加菜
開餐館最忌人氣不旺,一家名為“麻木燒”的餐館卻放著人氣不理,丟著生意不做:每晚8點準時收攤,客人再多也不加菜。有消費者質疑,莫非“麻木燒”在吊客人的胃口,玩“饑餓療法”?
上周五晚7點30分,記者在漢口菱角湖路的“麻木燒”看到,屋外6張桌子座無虛席,有客人想找位置點菜,卻被店員拒絕,工作人員稱菜已售罄,不再接待客人。隨后而來的十余位客人全被拒之門外。“這家餐館做生意真奇怪,有生意居然不做。”王先生說,他在網上的美食論壇上得知漢口有家麻木燒,味道不錯,特意約著幾個朋友驅車來吃,沒想不到8點就收攤了,“看來下次得趕早來吃”。
該店老板娘肖女士解釋,餐館左手邊緊鄰居民區,客人喜歡坐在外面吃,說說笑笑很吵鬧,勢必影響周邊居民休息。所以開店至今,晚上只做5點到7點半的生意,店里40多道菜,均是定量供應,賣完了就沒有了,不再添加,并不是故意吊顧客的胃口。
據介紹,小店在此已有5個年頭,起初只有3張桌子,后來菱角湖路打通了,客流量增加,店里生意越做越好,現在20張桌子還要翻臺子。
據一些網友網上留言稱,這家排檔式小餐館主要是菜的口味頗具特色,以農家菜的燒法為主,兩道招牌菜“大塊牛肉”和“大白刁”最受歡迎。
麻木燒規模不大,可店員就有30人,其中廚師10人。肖女士說,不能延長經營時間,那就得有效地利用白天的時間,員工多,上菜的速度也快。客人點上四五個熟菜,一般10來分鐘就能上齊,客人吃完了還能換上下一桌。 記者手記
要生存,先共存
記者陳小敏
好酒不怕巷子深,選址偏僻的“麻木燒”,在5年間成為菱角湖路上一大品牌,它的成功除了味道好之外,關鍵還是8點必打烊的正確決策。
“麻木燒”不愿影響周邊居民休息,自覺將下午經營時間控制在5點到7點30分。放著上門的生意不做,晚來的客人一律謝絕,似乎有違經商的原則。可晚間短短兩個半小時的經營時間,小店接客、上菜井然有序,高效率、高人氣,一樣賺得個滿堂紅。
5∶00到7∶30,正是晚餐時間,充分抓住了人氣;8點過后自覺收攤,又給鄰里留下一片安寧。老板曾是下崗工人,對小店十分珍惜,他說:“不敢開得太晚,擔心擾了他人的清夢會打翻自己的‘飯碗’。”
無心插柳之舉,也讓小店沾上“饑餓療法”的光:熟客們紛紛瞅準時間前來,搶著用餐,街頭出現一幅流水席的壯觀景象;沒吃著的,就此也吊起了胃口,下次非得來親自嘗嘗。
近幾年,做排檔的老板都抱怨說生意難做,原因是城管查得太嚴,殊不知一切的麻煩均由自己而起。消夜的人舉杯歡笑,屋里的人心煩意躁,只得向有關部門投訴請求治理。
商人追求利潤最大化,無可厚非,但全然不顧他人的感受,則無異于竭澤而漁、殺雞取卵。
自然界有相對平衡的生物鏈,一個環節受到損傷肯定會影響到其他環節。同樣,一個社區也有一個相對平衡的生物鏈,尊重別人的生活習慣,才能贏得別人的尊重。簡言之,助人就是助己,生存就是共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