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條條大道都通羅馬,但大道上肯定設有收費站。
99%的人都認為收費公路掙了個盆滿缽滿,但某省交通廳官員日前表示:收費公路還利息都困難。該省2007年政府還貸公路欠債696億元,當年過路費收入約65億元,扣掉水利基金、小中修保養等支出及管理費,用于還貸的僅33億元。
修了路要收錢,我們認了;收費站多、收費貴,我們認了;不把收費公路的成本賬、支出賬厘清了公開,動輒喊出還要收費100年,我們也認了;可收了錢轉臉埋怨連還利息都難就有過分之嫌。利息都還不了,雪球越滾越大,收費公路攥著還不清的賬單,收過路費豈非沒了個期限?
一筆賬怎么都還不完,可能的原因有兩點:一是這賬數額太可觀,二是這賬根本就沒好好還。
先看看收費公路欠賬為何可觀。這些年國內收費公路紛紛從收費還貸向收費掙錢轉變,再加上條條路都跟地方政績相關,收費公路得以大建特建——全世界14萬公里收費公路,約10萬公里在中國——耗資巨大不說,其中肯定有一些路掙錢,一些路不掙錢。而那些交通流量驚人的黃金路段,又常常不明不白轉讓了收費權,還貸公路搖身變成某公司經營性公路的例子并不鮮見,明明收費公路的債可以統貸統還,低收益路的債可由高收益路來還,但如今常是政府手里就剩下效益差路段,再加上巨額賬單。
再看看這賬為何沒能好好還。首先有多少收費公路在養人?全國多少收費站、多少收費員,管理費是個什么概念?在65億元過路費被扣掉那32億元資金流向沒說清之前,在審計報告沒停止通報收費公路頻頻“欠貸、收費、挪用、欠貸、再收費”之前,在媒體沒停止報道某普通公路收費員月薪過萬之前,公眾無法改變收費站即某些人提款機的觀念;其次有多少收費公路在養空氣?不時傳出某地因收費站造成高額運營成本,數百企業外逃的消息,不時有報道稱某地逃費繞道地圖成了暢銷品;再次有多少收費公路在養特權?多少地方多少車在違規享受過路費減免?都在鑿窟窿,這賬怎么還?
說到行路難,不少人把火撒在養路費、過路費上面,提出這兩樣都被燃油稅取代才公平客觀。起碼減免過路費、推行燃油稅,能少養不該養的人、少花不該花的錢、少惹不該惹的麻煩——嚇跑企業也就算了,近日廣西某縣一救護車就因該不該收過路費之爭被收費站堵了7分鐘,生生耽擱了危重病人的搶救時間,收費站竟成鬼門關——但直到昨天,傳來的還是燃油稅擇機開征的消息——自打1998年提出擬征燃油稅以來,擇機已太多遍。
絆住燃油稅的肯定不只一兩塊磚,但每塊絆腳石都跟既得利益、部門利益、地方利益相聯,而其中最大那塊石頭上也許就刻著:收費公路的債沒還完。如果各地爭先恐后為收費公路還不完的爛賬叫苦,在無止境建設——無止境收費——無止境債務的道上兜圈,那燃油稅想擇的“機”怕是永遠不會到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