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爭中國外包業務市場
cye.com.cn
時間:2008-7-21 9:42:59 來源:中國經營報
作者:郭白巖 我來說兩句 |
|
 |
|
爭奪外包業務 重慶大學計算機工程系軟件技術專業大四學生胡月華這幾天不再往學校外面跑了,令人羨慕的是他現在和同系同學們正在學校里接受為期3個月的IT職業培訓,這種培訓是來自跨國公司設在校內的課程,并且是“免費的午餐”。在此之前,他們專業的學姐、學哥們一到大四就采用“散兵游擊”方式進入當地軟件開發公司實習。
現在情況有了變化,7月11日,重慶市信息產業局和惠普聯合宣布,借助企業培訓部的專業服務力量,與重慶大學、西南大學、重慶郵電大學、重慶工商大學4所高校合作,實施“IT5000公益培訓計劃”,這種以政府挑頭借助大型企業資源來培訓本地人才的舉動在我國各地城市間普遍多起來。
毋庸置疑,各地政府發展本地軟件、服務外包最重要的是人才儲備。我國著名企業戰略專家、易中董事長宋新宇博士認為,以前很多地方政府競相建設開發區主要是吸引制造業投資建廠,現在,建立科技產業園發展IT服務、軟件外包成了各地政府間新的競爭方向。
在博弈中發現差異
我們思考的問題應該是各個城市應該做哪一塊,而不是大家都一窩蜂去搶同一塊。 久利投資有限公司北京代表處總經理何永正博士,最近參加了在大連舉行的“2008中國軟件自主創新論壇”。他告訴記者,盡管地方政府都有不同的支持政策,但是尋找有潛力的本土軟件公司投資依然很難。這里面包括的因素很多,其中軟件架構師等人才的缺乏、中國軟件的不成熟是關鍵。
在這種現象下,宋新宇博士認為,現在幾乎所有的省、市甚至縣、鄉都在發展服務外包產業,這將形成一個多方博弈、共同做多的局面。
實際上,軟件產業的產業鏈條比較短,上游是人才,下游是市場,中間環節是企業。服務外包也有很多的分支,包括BPO(Business Process Outsourcing,商業流程外包),ITO(Information Technology Outsourcing,信息技術外包)、 KPO(Knowledge Process Outsourcing,知識流程外包)還有IT技術設施服務,如果各地都去擠BTO,結果就會形成各地政府紛爭的局面。 宋新宇博士告訴記者,我們思考的問題應該是各個城市應該做哪一塊,而不是大家都一窩蜂去搶同一塊。首先各地政府要根據自己城市的特點決定是否要介入競爭,如果有人才資源也要確定是以BPO、ITO還是KPO為主。
在這方面,大連是個很好的例子。大連選擇了軟件產業,但是并沒有把軟件產業定位為一種軟件的開發而是從軟件外包和服務外包做起。目前大連已經引進了200多家國外的大公司,其中有40家是世界500強公司。其次,宋新宇博士認為很多地方政府將個人所得稅作為吸引人才的有效手段,但是,這里有一個底線的問題,不能一味的降低稅收。何永正也同樣認為,政府對投資企業免廠房租金沒問題,個人所得稅返還也沒問題,從某種意義來講,到一定的時候,專業化的服務可能比硬的支持和政策更具有吸引力。而只有將差異化定位好才能規避惡性競爭。
|
免責聲明:
凡本網具體標明“來源”的所有文字、圖片和其他形式的文件,均為轉載稿,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果您對本站文章版權的歸屬存有異議,請立即致電010-51285022或致信chuangye◎vip.sohu.com通知我們,我們將在第一時間予以刪除。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