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市場現商機 貴過上大學引爭議
今年是奧運年,隨著“奧運寶寶”的出生熱潮,和嬰兒相關的經濟也跟著熱了起來。當“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逐漸成為“70后”和“80后”父母信奉的名言后,島城的早教市場成為一大商機。連日來,記者調查了解到,雖然今年“奧運寶寶”扎堆使得島城早教機構激增到30家左右,但泳療的新生兒仍排起長隊,一些早教課程也被擠得爆滿。
新生寶寶享受早教
“80后”的陳女士今年初升格做了媽媽。孩子出生3天起,就每周在醫院接受泳療,孩子4個月大時,陳女士又花5000多元報了9個月的早教課程。
“雙方老人都認為游泳和早教是種浪費,等孩子大些上幼兒園就夠了。可我認為,幼兒園之前三四年的教育也不應該荒廢。”陳女士說,雖然游一次泳50塊錢,上一堂45分鐘的早教課將近80元錢,但她覺得早點給孩子強壯骨骼、開發智力,孩子會更健康、更聰明,才不會在起跑線上輸給其他孩子。
嬰兒泳療排起長隊
“平時來游泳的新生兒都要排長隊。”前天上午,記者在一家婦產醫院看到,幾名嬰幼兒正套著保險圈在木桶里游泳。王護士長介紹說,泳療現在已很普及,幾乎每位0到1歲的嬰兒都會在醫院或早教中心接受泳療。近期,醫院一天最多接待了58名嬰兒,最少也有二三十個。
一名嬰兒家長告訴記者,她兒子6個月大,從出生到現在堅持每周來游兩三次,雖然游一次40分鐘就要花50元,但為了增強孩子的免疫力,她覺得值。
島城一早教中心工作人員則表示,因為家長越來越認可泳療,而且投入少、收入較高,早教中心都紛紛開設了這項課程。
■七嘴八舌
業內看法:早教是種趨勢
一名業內人士稱,目前島城的早教機構已達30家左右,但上規模的僅有七八家。而且由于早教不屬于學前教育范圍,所以政府部門對早教從業人員的資格審查就相對寬松,一些小型早教機構并不能為嬰幼兒提供正確的早期教育。業內人士認為,早期教育是商機更是一種趨勢,在進一步競爭發展中,小型早教機構將被淘汰,更有利于早教市場良好發展。
家長看法:攀比大過實用
昨日,記者在幾家早教中心門口隨機調查了10名0到4歲孩子的家長,有6名家長認為,早教是對孩子提前引導和教育,至于花這么多錢值不值、有多大效果,家長們也說不清。兩名男家長認為到中心來接受早教沒必要。還有兩名家長則表示,孩子接受一年多正規早教后,似乎比周圍同齡孩子聰明許多。
專家意見:未必要進學堂
青島大學社會學系孟天運教授認為,嬰幼兒時期,父母是最好的老師,在和諧的家庭里自然成長、接受父母人格上的教育是最有必要的,所以3歲以前的嬰兒進不進學堂并不重要。 當然,進課堂接受早教也有一定好處,但家長僅依靠有限的課堂時間是不夠的,最好家長具備一定的早教理論知識,可以配合機構,課程結束后在家里強化課堂上的學習成果。
■記者調查
課程費不低家長買賬
多數家長會給孩子報兩門以上的課程
記者采訪了解到,除了泳療,0到4歲的早教課程還包括在教室里給寶寶上課,激發、培養寶寶的潛能和智力。“我們對每個年齡段的嬰兒實施不同課程。”一家早教中心的劉老師介紹說,早教課程細化為近10類,一般嬰兒從出生到4歲,會逐步學習母嬰瑜伽、探索課、啟蒙教育、音樂和樂器熏陶、科學知識以及簡單的藝術和數學等課程。課程學習中,嬰兒之間還有互動游戲以及爬行和體操運動。劉老師表示,中心按照3個月的年齡分班,要求家長全程陪伴嬰幼兒學習,使課程達到長期的潛移默化的作用。
劉老師告訴記者,中心的收費標準是每周一堂45分鐘的早教課,一年收費3680元,平均每堂課近80元,幾乎比上大學還貴,而且多數家長會報兩門以上的課程。劉老師說,中心剛進駐島城時,來接受早教的嬰幼兒并不多,但隨著島城市民生活水平提高和意識的轉變,越來越多的“70后”“80后”父母將孩子送來學習。而島城另一家連鎖早教機構也表示,原先周一周二是中心休息日,但今年春節后學員突然增多,課程安排不開,中心只好改在周二加班。 創業網轉載稿件,http://www.fswenwen.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