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拉克駐華大使:"中國企業應盡快抓住伊重建商機" 伊拉克駐華大使穆罕默德·薩比爾·伊斯梅爾日前表示,伊拉克已從戰后狀態轉向國家的全面重建,大量商機向中國投資者敞開大門,他希望中國企業盡快進入伊拉克的重建市場。
伊斯梅爾當天在其辦公室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時說:“伊拉克正處在重建的初級階段,而重建進程將會持續20年之久。我借此機會邀請所有中國企業來開拓伊拉克市場。”
他指出,伊拉克豐富的自然資源、充足的水源、肥沃的土地以及勤勞的人民都將為在伊投資提供便利。而且,伊拉克的投資環境近年來已得到改善:隨著國內安全形勢日益好轉(與戰后初期相比暴力事件減少了近80%),通貨膨脹率已從2003年的2000%驟減至如今的12%,經濟年增長率達到7%。
此外,伊斯梅爾還提到,伊政府制定的《投資法》同樣具有吸引力。“我們的《投資法》給予外國投資者和本國投資者同等待遇;允許投資者取得項目所有權;給予土地使用權;并提供誘人的稅收優惠。”
談到中國在伊拉克的投資機遇時,伊斯梅爾說:“鑒于兩國穩固的雙邊合作基礎,兩國的經貿合作大有潛力,尤其是在基礎設施建設領域。”
他指出,戰后的伊拉克百廢待興,高速公路、機場、鐵路、發電站、橋梁、醫院和學校等基礎設施建設是伊重建的基礎,具有重要意義。“而中國企業在該領域富有經驗,能夠提供高性價比、有競爭力的服務。”
另外,伊拉克還擁有豐富的石油資源,石油生產和出口約占伊國內生產總值的75%。但是,在伊拉克國內的500個油田中,已被開發的不足80個,這意味著外國石油公司在伊拉克尚有巨大的投資機遇。
在談到如何平衡各投資方的利益時,伊斯梅爾說:“我們要看誰能提供在價格、技術和時間表上更具競爭力的方案。競爭,是唯一的市場機制。”
他表示,伊政府的所有國際項目招標都將“絕對透明化”,以保證公平競爭。他還強調說:“任何不干涉伊內政、支持互惠互利的國家,我們都歡迎。”
伊斯梅爾最后也提醒中國投資者注意在伊投資的安全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