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酒的循環鏈條與酒店有關
高檔酒瓶大多數是從酒店流出的。采訪中,一位了解內情的酒店負責人坦言。據介紹,酒店里的高檔白酒大多數是客人自帶的,由于酒店內賣的酒水貴,一些顧客為了省錢都是自帶酒水。目前,我市許多酒店都允許客人自帶酒水,這種現象也十分普遍。
“顧客自帶的酒水中假的越來越多了。”四季同達生態園酒店總經理李軍利說。李軍利經常碰到客人喝到自帶的白酒是假的,然后又從酒店要酒的情況。“你讓老趙給你講講他的丟人事,給孫子“做酒”竟然讓朋友們喝假劍南春。”7月24日,記者采訪時,一位市民正拿這件事逗老趙的樂子。據老趙介紹,他給孫子“做酒”,從名煙名酒店里買了三件劍南春,酒席上有朋友發現兩瓶酒的口感差別很大,感覺到是假酒。后來才發現一件劍南春里有兩到三瓶假酒混在其中。這件事讓當某畜禽加工企業總經理的老趙可丟人了,朋友經常拿這事開涮。
酒店是發現假酒的地方,同時也是高檔酒瓶流向造假窩點的源頭。作為酒店的管理人員,對高價酒瓶的去處心知肚明。采訪中,許多酒店的經理在談到高價酒瓶銷往何處時,雖然推托說是賣給收廢品的了,但他們都知道收廢品的是賣給造假酒的了。有的酒店是服務員偷著賣高檔酒瓶,而有的則是酒店為增加收入統一收起來,然后集中賣給高價收購的人。一位在東明路某四星級酒店宴會廳當服務員的小雯向記者透露,經常有收購酒瓶子的小販到酒店問要不要“兌獎”之類的行話。她也經常見到,有酒店的領班隔一段時間將酒瓶子賣給小販。據小雯介紹,高檔酒瓶的行情他們也掌握差不多了,茅臺酒瓶子能賣到60元,汾酒45元,一些精裝的酒瓶子甚至能賣到上百元呢。
暴利誘惑下的造假鏈條
在暴利驅使下,造假者已形成了完整的利益鏈條。收購酒瓶的小販成了這條利益鏈條中必不可少的環節。由于許多酒廠已經意識到假冒產品對正品市場的強大沖擊力,在產品防偽方面的投入巨大,防偽手段不斷變化,造假者直接造假根本不可能。只有通過從消費終端靠回收酒瓶、包裝物等手段造假,所以也就形成了名酒舊瓶身價沖天的局面。
據四季同達生態園抓住的一位收購酒瓶的小販交代,他們收購高檔名酒瓶有的是賣到華中食品城附近,有的賣給單線聯系的買家,他也承認這些買家極可能是造假者。記者還從質監、工商部門了解到,近年來我市屢次查獲制造高檔名酒的黑窩點:
2006年3月,河南省夏邑縣桑固鄉郭樓村的李某,利用在金水區黑朱莊內租住的房子,私自兌制貴州茅臺王子酒102瓶、貴州茅臺迎賓酒18瓶,被工商執法人員查獲;
2007年6月19日,二七工商分局消保科在劉寨和黃崗寺附近的村莊內查出了價值50多萬元的假茅臺酒近2000瓶、標簽1500張、禮品酒杯1800個以及1萬多個未使用的瓶蓋;
2007年9月6日,市質監局執法人員在管城區十八里河鎮大王莊的一出租房內,將6名正在灌裝“茅臺酒”的工人抓個正著。工人灌裝所用的原料是經調香勾兌后的散裝白酒,酒瓶是回收的茅臺酒瓶。執法人員現場查獲假冒“民航特供酒”41件,假茅臺酒64件。
記者還曾隨市工商局經濟檢查大隊執法人員在金水區一帶名煙名酒店檢查時,查獲十幾家門店有售假行為。假酒大多通過零售門店黑心店主,以“偷梁換柱”或欺詐手段流入市場,坑騙消費者。更有黑心造假者為了讓假茅臺的香味更接近真茅臺,竟往酒中注射農藥提味。
據了解,貴州茅臺酒廠今年1月12日公開的提價幅度是20%,實際上高端的15年份酒出廠價由1128 元上調至1969 元,上調幅度為74.6%。其他知名白酒也都有大幅度的提價。隨著高檔白酒的大幅提價,造假者謀取暴利的空間也越來越大,不惜鋌而走險,瘋狂造假,食品安全也面臨著新的挑戰。從高檔酒瓶源頭堵住造假包裝流向,無疑是一個最現實的打擊假冒偽劣的手段,市民呼吁執法部門應切實行動起來,堵住源頭,消除假冒偽劣產品隱患,為市民放心消費營造良好空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