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對網上交易,工商登記也好納稅也罷,以后必然全面推廣。現在暫時無法推行,并不說明政策不具合法性,更不意味著永遠會對電子商務“網開一面”。 ——魏英杰(媒體評論員)
針對北京要求營利性網店必須取得執照才能經營(即網店管理新規)一事,大半個月前筆者就曾撰文批評,認為僅在一地強制推行,在公平性和操作性上均有瑕疵,而且事涉傳統管理如何應對新經濟問題,不可不慎。
最新事態進展表明,新規面臨普遍反對的境地,可能暫緩執行。就此問題,在杭州舉行的第二屆亞太中小企業峰會上,馬云稱已和有關部門達成理解意向,并請網商們放心。此前,北京市工商局的態度也從“發現一家,關閉一家”,轉變為“不會強力推行”。8月1日新規正式實施后,有關部門也沒有著手追查無證網店。由此可見,新規擱淺的說法并非空穴來風。
這對于網店來說,當然是個好消息。特別是在當前經濟放緩的背景下,個體網店可以稍微松一口氣。去年年底馬云拋出“過冬論”,許多人不理解。但到今天,不僅中小企業,連我等打工人士也感到些許寒意。宏觀經濟打噴嚏,每個人都得趕緊喝開水。這種時候,強推網店新規無異于雪上加霜,相關部門自然有必要再三思量。
還不僅是這個原因。正如筆者提到的,傳統管理如何應對新經濟,很值得研究。沒有充分準備就急忙推行,效果只能適得其反。有網上商家提到,自己主動去辦理營業執照,對方告知除了需要提供房產證明外,還要到街道蓋章。結果到了街道,工作人員拿出一張表格,要求讓鄰居簽字證明開店不會騷擾他人。這樣的做法,不僅使網店工商登記復雜化,且明顯有違電子商務自身特點。采取這樣的辦法,就算政府部門強行推進,也會遭遇重重困境。
但現在筆者還想指出一點,暫緩執行不等于“不了了之”,更不等于永遠擱置。對此,廣大個體網店應有心理準備。針對網上交易,工商登記也好納稅也罷,以后必然全面推廣。現在條件不成熟,或者受短期經濟影響而無法推行,并不說明政策不具合法性,更不意味著永遠會對電子商務“網開一面”。很簡單,在網上賣東西不用工商登記或納稅,對那些開實體店的人而言,也有不公平競爭之嫌。那么,政府規范化管理網店,就只剩下時機選擇和具體操作的問題。
早在1998年,世界經合組織就提出了數字化經濟的兩條征稅原則,一是電子商務必須遵行現行稅法;二是必須通過公平和簡化做法,使現行稅收政策應用于電子商務。筆者認為,兩大原則所透露的意思不外乎:對電子商務征稅既要與現行稅法接軌,又要照顧到電子商務自身特點。現在的網店新規,雖然尚未涉及征稅層面,道理卻是一樣的。這就是,一視同仁而又有所區別。但不管怎么說,網店遲早要過依法登記、納稅這一關,幾乎毫無懸念可言。
筆者認為,全國范圍內推行電子商務規范的這一天,很快就會到來。據報道,全國性相關法規已在征求意見。北京的網店新規擱淺,正好為該法規的進一步完善提供借鑒。因此,個體網店聽到新規暫緩執行的消息,松一口氣之余,不能不有所籌劃,免得到時候又被搞得措手不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