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由于信貸緊縮,中小企業融資愈來愈難,對經濟總量占全省GDP達50%以上的珠三角地區中小企業來說,這個夏天也顯得格外“冷”。
據不完全統計,廣東民營加外資中小企業有上百萬家,潛在資金需求高達2萬多億元,而按往年中小企業貸款余額來看,銀行僅能滿足不到40%的資金需求,資金缺口估計高達1.2萬億元。
而從廣東省中小企業局最近進行的調查來看,仍有95%以上的中小企業缺乏資金。“這個缺口絕對是非常大的。”
銀行:中小企業融資難不應僅歸咎銀行
中小企業資金吃緊,原因大多直指銀行不愿向中小企業貸款。而在記者采訪過程中,被訪銀行人士紛紛表示,將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僅僅歸咎于銀行是不公平的。
包括廣東工行、廣發總行、中信總行等在內的多位銀行人士均表示,今年完成銀監會要求的“確保全年的小企業貸款增幅不低于本機構今年全部貸款的平均增長速度”并不難。而且,以上銀行也表示,向中小企業貸款利率實際上相當“有利可圖”。
“人行和銀監會出臺的都是指引性政策,要解決中小企業特別是小企業的貸款難題,關鍵還是要靠銀行‘自覺’,這種自覺其實就是真正的商業利益驅動,而非政策指令強制。”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股份制銀行負責人表示,銀行是商業機構,只要放一筆貸款有利可圖,并且風險可控,無論大小企業一樣歡迎。
而記者在采訪中發現,被訪銀行的中小企業新增貸款不良率都控制在1%以下,這證明中小企業貸款并不如人們想象中那樣“風險高得可怕”。
此外,據銀行人士透露,商業銀行目前對中小企業的貸款利率通常在基準利率基礎上浮25%~60%,上浮30%比較常見,個別甚至上浮60%,而去年僅大約上浮10%。而與此同時,大企業貸款卻基本維持基準利率甚至下浮,最高也只上浮10%~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