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7款產品,只有4款賺錢,其余通通覆沒。這就是目前銀行QDII的現狀。截至9月中旬,中資銀行46款產品中,正收益的有4款,其余41款負收益,虧損超過40%的有9款,占比近兩成。而外資銀行201款QDII產品,已全數虧損。
虧損最為嚴重的是中信銀行,共有9款QDII在運行,而所有9款產品全部處于虧損狀態,相比其他銀行QDII產品,其虧損幅度也較深,虧損介于30%~40%的有2款,介于40%~50%的有3款,虧損超過50%的也有3款,9款產品的平均虧損高達41.36%。
虧損最為嚴重的3款QDII產品是銀行用募集的資金購買海外票據資產,票據的掛鉤標的為單一境外基金。該票據資產是由瑞士銀行倫敦分行發行、與霸菱香港中國基金連結的三年期票據。
而僅有的4款正收益產品,由某國有銀行發行。該行的“境外寶I股指掛鉤型”,投資幣種美元,產品到期后投資者直接得到美元本金和美元收益,8月15日收益率19.94%。
銀行理財產品以其穩健的特性受到眾多投資者的追捧,但銀行系QDII的巨額虧損似乎離“穩健”二字漸行漸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