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天津視窗10月7日電:近年來,老年人對生活質量要求越來越高。據統計,以去年底本市60歲及以上老齡人口156.29萬人計算,如按照每名老人每年購買老年商品800元計算,該群體的年消費能力就已超過約12.5億元。但不少商家沒有老年人用品銷售專柜專區,適合老年人的商品不僅數量少而且品種、款式也單一。隨著“銀發浪潮”的到來,“銀發經濟蛋糕”該如何來開發?
“銀發”生意不賺錢
連續幾天,記者通過電話分別向本市10家大商場咨詢,在重陽節當天有沒有推出針對老年消費者的活動時,得到的答復都是沒有。本市某商場的策劃人員稱:“老年人消費能力有限,商場里的服裝和其他商品價格一般都較高,就算兒女愿意花錢購買,老年人還不舍得呢!”而本市某大型連鎖超市的負責人則表示,會在重陽節當天舉行“滿100送10元”的優惠,預計適合老年人的奶粉、蜂蜜、核桃、桂圓等食品會多賣一些,但也不會成為主打。
目前,童裝專賣店、婦女用品專賣店、時尚專賣店比比皆是,可專門的老年生活用品商店除了“老美華”外極少,幾乎都“衣”、“店”難覓。一些超市、商場即便有少部分老年用品專柜,也大多沒有設立在主過道上。對此有商家表示,盡管有部分老年人的消費觀念發生了轉變,但大部分老年人仍對能省則省的傳統觀念持堅守態度。與兒童、年輕女性等市場相比,賺取的利潤有很大差別。設置的老人柜臺也不是針對老齡群體,而是針對他們的子女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