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于對人才的渴求,李書福曾多次“三顧茅廬”。2001年為了研發自動變速箱,李書福前后花了10個月的時間,請來了天津齒輪廠總工程師徐濱寬。同期又請來了華福林和原一汽集團副總工程師。2004年又將原韓國汽車工程學會會長、韓國大宇國際副總裁沈奉燮加盟吉利擔任副總裁。
但之后,李書福卻又總是在授權與集權之間搖擺,此外,吉利一直有“外來人員”和“老人”之分。
外來人員能為吉利帶來先進的管理和技術,但是他們往往在其他的企業已形成了一套文化和自己認為正確的做法。而這似乎不被李書福認同。李書福曾講過:“從不同環境過來的人都有自己不同的方法,10個人就有10種方法。也許這10個人都是對的,但是將他們放在一起做的話,那就肯定做不好!在吉利工作,我們就必須按照吉利的一套做法做事,必須要認同我的規則和做法。這是一個基本前提,否則吉利將會五馬分身。”
這在很大程度上導致一方面吉利汽車高端管理和技術人才缺乏,另一方面多種人才頻繁離任。事實上,一直以來吉利從未停止其挖角行動來壯大高管團隊和充實人才,但這些汽車界精英來也匆匆去也匆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