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京、津、滬三地養老調查中我們發現,大型的公立養老院幾乎全部面臨一床難求的現狀。這種供需失衡的情況在各地也催生出一批各具特色的民營養老機構。
記者現場:如果不向您介紹,您看我周圍的環境,您一定以為我在一個有山有水的郊外公園,這里的路面非常干凈,綠化也非常的漂亮,這里就是十三陵溫馨老年公寓。
十三陵溫馨老年公寓是個地地道道的私營養老院,院長宋玉梅和她的兩個妹妹自籌資金2億多元,在鄉間建起了14萬平方米的老年公寓。去年開放的第一期500張床位目前已經全部住滿。
老人 謝波:我住的房子是每月1500元,各種管理比較好,有保衛,有24小時醫務室,2個小時查房一次。一般中等收入的,完全能夠承受。
現在北京市的老年人總共230多萬,養老機構有334家,總床位數在4萬左右。
北京市民政局社會福利處副處長 魏小彪:2010年北京市養老機構的床位要達到5萬張。到2020年預測北京要達到14萬張左右才能夠滿足老年人入住需求。因此這幾年發展任務是非常重的。
根據規劃,北京市政府鼓勵在城近郊區發展中等檔次特別是一些護養型的養老機構.今后政府辦的養老機構不會有太多的增加,而5年后,民辦養老機構就會大大高于政府辦的養老機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