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能減排既不等于生活質量下降,也不等于讓企業花錢做公益。由英國文化協會日前在滬組織的“氣候酷派”媒體研修班上,多位專家指出,中國人的環保觀念需要升級:“勒緊褲腰帶過日子”的節能減排,只能算是“淺綠”;科技的快速發展創造了“深綠”的節能減排——可以讓企業賺錢,讓生活舒適。
節能減排的回報高
因為環保成名的人不少,因為環保賺錢的人卻不多。美國英特飛公司總裁雷·安德森是難得的合二為一:他是克林頓任職期間的美國總統可持續發展委員會主席,曾分別被《福布斯》雜志和《時代》雜志評選為年度企業家和年度環保英雄。
安德森日前在滬接受采訪時,列出了一連串令人信服的數字。47%的煙囪關閉,81%的污水管道停用,1.2億磅產品在第一個生命周期結束時被從垃圾場與焚燒爐里“救”出,投入新的生產過程。他創建和經營的美國英特飛公司,從1996年至今共減少88%的溫室氣體排放和45%的能源消耗,據估算,對環境的總體負面影響減少了45%~50%;同期,公司的全球銷售額上升了49%,稅前總收入增加了95%。“在無人管理的垃圾填埋場收集沼氣,將天然氣鍋爐改造成沼氣鍋爐,把那些原本直接污染大氣的沼氣變成鍋爐的能源。沼氣價格比天然氣便宜,我們獲得了巨大的收入。而這些沼氣被抽干的同時,填埋場的空間也騰了出來,污染變成了利潤。”安德森舉例說。
節能減排與增收節支之間的良性互動,讓安德森初嘗甜頭,更大的獲益還在將來。公司承諾到2020年將實現100%的可再生能源使用率,排除一切可能對環境產生的負面影響,消除它在環境中留下的足跡。這是全球首家、也是唯一一家向公眾承諾在某個特定時間實現全“綠色”的企業,據估算,這個目標會再為公司節約大概35億美元的開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