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夏時報》在采訪多家外資PE的負責人時了解到,其他國家的主權財富基金,在經歷了去年和今年早些時候的收購熱,又因全球信貸市場和股票市場每況愈下導致這些投資大幅縮水后,已減少在美國和歐洲的活動。
其中戰線收縮的典型代表是中東的大型基金,包括阿布扎比、科威特和卡塔爾等政府基金。
在多位熟悉美國金融市場的PE人士看來,主權財富基金之所以近期幾乎統一止步美國市場,有一個重要的原因是,根據近期美國連串金融機構收購、入股的事例,可以說“跳樓價”都與外國資本無緣,受益的都是美國機構。
該不該“抄底”?
近來,作為中國主權財富基金,中投公司無疑身處漩渦中心,幾乎所有可能發生的海外投資,業界都會第一時間將眼光投向中投公司,看它會有怎樣的動作。
記者獲悉,中投公司內部有關自身投資方向的定位在9月下旬也已確定,其具體表述為——獨立經營,自主決策,基于經濟和財務目的,在全球范圍內對股權、固定收益以及多種形式的另類資產進行投資。
這意味著,中投公司將可能在股票、債券、PE等多個市場同時出擊。面對當前的全球性金融危機,中投公司等中國資本,能不能借機到海外去“撈點便宜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