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鋼廠曾經的輝煌
曾經在安鋼擔任過分廠廠長的和建平向記者介紹說,從上世紀80年代開始,各大鋼廠周圍有不少的小型鋼廠開始經營,有的經過幾年發展成了中型的鋼材加工企業。
“記得上世紀90年代的時候,安陽周圍的縣,都是搞鋼材加工的小廠子,場面很壯觀。‘靠山吃山,靠近安鋼搬金磚’,這是當時的流行語。我也去唐山和邯鄲參觀過,那里的小企業比河南的還多。”
據了解,截止到2007年,中國鋼鐵行業企業有7000多家。而民營鋼廠大致可以分為三類:第一類為熱軋鋼廠,這些鋼廠采用自己冶煉、軋制、酸洗、銷售一條龍的方式,這些企業主要分布在長三角和渤海灣一代。第二種企業是屬于線材、鍛材等制品企業,他們自身有煉鋼能力,但它們所冶煉的鋼坯直接用來軋制成品,一般不以鋼帶的形式流向市場。另外還有一些小型的煉鋼廠它們替一些煉鋼能力不足的熱軋鋼廠煉鋼,但不生產熱軋材料。第三種是冷軋壓延廠,其產品為冷軋鋼帶,這些壓延廠生產工序比較簡單,一般在市場上采購熱軋白皮卷,分條后直接軋制即可,廣東大大小小的冷軋帶鋼廠便有400多家。還有就是民營的鐵礦石開采企業,現在鐵礦石開采80%都是民營企業。
“那個時候,我們的礦石每噸都是一千多元,甚至能賣兩千元,但現在每噸已經跌到六百多元了。”張朝財想起當年的紅火場面有些難受,以前我的鐵礦石有多少賣多少,客戶從來就沒挑剔過,現在不行了。"“這些中小型鋼廠雖然國家明令關停了不少,但是等風聲過后,又像野草一樣卷土重來,除了有利可圖外,關鍵是還有市場需求。”和建平說,“大廠的產品雖然質量好,但價格高,而小企業基本都是只做短線,就是鋼鐵生產的某個工序,加上它們使用的設備都是被大廠淘汰的,而且工藝也很簡單,人工費用很低,所以產品價格很低,雖然質量不是很好,但是需求卻供不應求。加上大廠的有些單一,而小企業能彌補產品的不足,所以生存的空間不小。做小鋼廠成億萬富翁的不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