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方面我們可以借鑒臺灣企業當年的經驗。在20世紀70年代和80年代,臺灣經濟也曾依賴低技術含量的制造業而起步,隨后開始往價值鏈的高利潤區轉移,比如在電子產業方面,臺灣從最開始生產“勞動力密集型”的半導體收音機,依次轉向計算器、電視機、電腦監視器、筆記本電腦,現在正轉向技術含量更高的WAP手機。
現在很多臺灣和內地的企業為了生存,自行在兩岸的價值鏈中提升附加價值,但這畢竟是零星的、個別的企業行為,難以為整體的競爭力大幅加分。兩岸應該更積極地結合官方與民間的力量,有計劃、有系統地來就雙方優勢推動整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