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年春節,我國消費市場在國際金融危機沖擊下依然牛勁十足,活力四射。春節期間,各地精心組織購物節、展銷會、廟會等各類促銷活動,積極擴大節日消費。據商務部監測數據,春節7天假期,全國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900億元,同比增長13.8%。
客觀地說,牛年春節迸發的消費“牛市”,除了有節日消費的慣性外,也與多項政策刺激不無關系,特別是杭州、蘇州、南京等相繼推出消費券或旅游消費券的城市,市場給予了熱烈回應,游客有較大幅度增長,消費者熱情大為高漲。
消費拉動是我國經濟發展的不竭動力。放眼全年乃至更長時間,消費市場不能只滿足于節日里“火一把”,而要趁勢而為,周密謀劃,培育后勁。我國擁有13億人口,消費市場十分龐大;同時,我國正處在人均GDP從2000美元向3000美元攀升的過程中,消費市場面臨轉型升級的機遇。
事實上,消費領域已經出現了一些新特點:即消費形態從單純的物質消費向物質消費、精神消費并存轉變;消費層次從簡單的基本消費向低、中、高端多層級消費轉變;消費區域從城市強農村弱向城市農村兩翼齊飛的格局轉變;消費對象從大眾化消費向分眾化消費轉變;消費節點從假日消費向日常消費轉變。
眼下,擴大最終消費需求是應對國際金融危機挑戰的重要手段,消費市場轉型也釋放出了更多的應對空間。趁節日消費之勢,謀全年消費大局仍有許多工作要做。當前,提振消費市場、促進消費升級要有新思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