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萬富翁群體財富損失超過4000億港元
2008年發生的全球金融海嘯讓香港受創甚深。根據花旗銀行2月18日公布的統計數據,香港百萬富翁群體在去年集體“蒸發”6.6萬人,從前年的41.4萬人驟降至34.8萬人,相當于每天有181個人失去“富翁”頭銜,而整個百萬富翁群體財富損失達到4176億元(港元,下同)。花旗銀行的報告是基于2008年9月3日至12月4日期間,對3323名香港市民進行的電話采訪進行的。
按花旗的定義,百萬財富只計算流動資產,即股票、債券、外匯、基金等可以迅速變現的投資工具,而不包括不動產。
“如果算上房地產等不動產,這些香港百萬富翁的實際資產至少在800萬港元,即使按美國標準來看,也足以稱得上是百萬富翁了。”負責進行調查的花旗銀行環球個人銀行服務副總經理周永贊說。
姜還是老的辣?
周永贊認為,百萬富翁人數大減,明顯與金融海嘯的影響有關。他們的研究顯示,百萬富翁身份變動的最主要原因是來自于投資的損失,占72%比例;其余19%則是因為投資房地產而退出富翁之列的。
百萬富翁們平均擁有的流動資產,從前年的460萬元水平顯著下跌至去年的340萬元,這也凸顯金融海嘯的確給富翁們帶來了不小的沖擊。如果按照百萬富翁總體人數約34.8萬人計算,去年香港百萬富翁的身家縮水了4176億元。
盡管百萬富翁的人數下降不算多,但是整個富豪群體的財富卻顯著縮水,而且數據顯示,往年財富越多的富翁在去年損失越是慘重。“流動資產在500萬元以上的富豪中,去年的人數比前年下降36%;在200萬至500萬元這一層次,人數下降了10%;在100萬至200萬元這個層次,人數下滑了13%。”周永贊說。
不過這些平均化的數字或許并不能反映出個別的狀況。從統計的年齡來看,或許姜還是老的辣,最能抗跌的百萬富翁是那些年齡較長的投資者。
總的來看,60歲以上的富翁人數比例增加了6個百分點,50~59歲的富翁則維持不變,而30~39歲的富翁人數顯著下降了6個百分點。周永贊認為,這是因為大部分老年的香港Cye.com.cn投資者經歷了1997年的金融危機,科技股泡沫以及SARS危機,他們對于投資更為謹慎,手法比較平穩;相反,那些前兩年在牛市中暴富的“青年才俊”們投資相對進取,在金融海嘯的打擊之下,所受影響也就更為嚴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