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村”也夠有意思的,奧斯卡獎給了《貧民窟中的百萬富翁》,視野聚焦到印度的貧民窟,世界攝影比賽(荷賽)的年度大獎給了美國攝影師安東尼?蘇奧的黑白照片《美國經濟陷入危機》,表現全副武裝的工作人員舉著槍查看退房的居民是否全部搬出。金融危機發生以來,陰霾情緒、糟糕心態逐步彌漫著歐美以至整個世界。即使遠離歐美的中國,訂單銳減后的開工不足,就業招工時的幾十、上百人競爭一個崗位,正困擾著我們。
經濟危機,簡言之就是市場經濟運行中過剩性產能、產品被破壞性淘汰的過程,由美國次貸危機引出的過度金融衍生產品惹成金融危機的禍害,逐步向各國蔓延,向實體經濟蔓延。已經大踏步融入經濟全球化的中國,在生產要素配置和產品的銷售上成功運用了世界市場,既給各國輸出價廉物美的商品,又給自己拓展巨大的振興空間。然而我國的外貿依存度已經超過60%,中國與世界市場“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成為一把“雙刃劍”。金融危機同樣影響到中國。金融危機既然是對生產力的破壞,有破壞就有對人們利益的損害,由此對心理產生巨大沖擊。危機時期,對企業來說,“剩者為王”、“現金為王”;對消費者來說,不碰奢侈品、高檔品,捂緊“錢袋子”是應對的常態。然而,大家都捂緊“錢袋子”,就會影響社會財富的流動,影響生產。
消極情緒是會相互感染的,從“海嘯震中”到世界各地,從金融業到實體經濟,從老板到工友。
我近來參加市里的一個“危機影響下上海企業”的調研,發現:即使有危機,社會總是會自我“凈化”、自我調節。我們調研的游戲軟件公司,業務不減反而逆勢上揚,據說這是規律;今年的“情人節”生意出奇的火爆,等等,看來人們“躲進小樓成一統”,到娛樂和情感中去尋找精神慰藉。
我以為,好心情也會相互感染、影響,F時,社會十分需要形成多點“陽光心態”的氛圍。
溫家寶總理總是走到解決社會難題的前沿。新年以來,溫總理的幾次活動,冠以個主題詞——“提振信心”?偫淼臍W洲幾國訪問,被稱為“信心之旅”;與網友對話,說到信心言真意切。金融危機中提振信心,就是鼓舞人們要有“陽光心態“,這確實是共度時艱的一個關鍵問題。
多點“陽光心態”,首先對我國經濟成長的基本面,要有估計和信心。經過改革開放以來的努力,我國的經濟“體量”大了,目前GDP和進出口貿易已經躋入世界前三,30年GDP近兩位數強勁增長,堪稱世界經濟增長史的奇跡。我們對自己選擇的理論、道路、模式,對自己“走過來的路”,要有信心和自我肯定,這是任何時候遇到沖擊、事件不慌亂,樹立自信心的總體依據和心理支撐。去年下半年后經濟增長有所減速,但據有關部門對我國31個經濟學家的咨詢,90%的學者認為,我國2009年GDP的增長速度在7%-9%的區位內,即經濟達到8%的增長是可能的。與國際經濟增長預期在2%左右、甚至更低相比,我們對自己的發展應該信心百倍。因為我們資本市場未開放、購買美國的金融衍生產品不多,金融危機的直接影響有限,主要是Cye.com.cn危機發生以后,歐美和其他國家“外需”減少對我國經濟的影響。國家決策層審時度勢,及時出臺4萬億拉動內需的宏觀調控的舉措,為經濟發展注入強大的動力。當然,各行各業的考驗有大有小。一般來說,“兩頭在外”的、技術含量低的、非日常消費需求的企業,影響大些,其他的則影響小些。調查中發現,重視深加工、提升科技含量的企業,往往是勝者。有家從事手機研發公司的負責人對我說,“經濟也有春夏秋冬,企業要善于在不同季節找到自己發展的方位!彼^“危中有機”,經濟危機是淘汰過剩產能的時候,自主創新增加發展后勁、產業結構調整升級換代,正當時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