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種文化,它崇尚吃苦耐勞、好學勇為,善于先人一步捕捉商機;有一種精神,它能在順境之中居安思危,也能在逆境之中臨危不懼、不等不靠、奮發自強;有一種理念,它認為外部危機從來都是“機”大于“!,越是危機,越要強調科學發展。
義烏,這個從浙江中部山區成長起來的全球最大的小商品集散中心,依靠長期積累的抗擊風險能力和不斷自我加壓的創業創新追求,在國際金融危機的沖擊中穩穩站住了腳跟,成功地實現化“危”為“機”,“浴火重生”。
從五大指數全線下滑到外商來客“井噴”增長:外部危機不是決定性因素,搶占發展先機就能立于不敗之地。
半年多前,當國際金融危機的沖擊波蔓延開來,義烏無疑是中國最先發生顫動的地區之一。被譽為全球小商品行情“風向標”的“義烏指數”,在2008年10月、11月份出現了旺季不“旺”的逆周期性運行態勢,11月份義烏景氣指數下跌至2006年8月指數發布以來的新低1035.82點,并出現景氣指數、價格指數、效益指數、規模指數、信心指數首次全線連續下滑的局面。
接下來,義烏市場復蘇速度之快同樣令人咋舌。春節剛過,來自世界各地的外商就明顯增加,3月份進入義烏市場的外商人數達到2.7萬余人次,相比2月份增長了138%。到5月底,義烏常駐外商機構達到了2391家,比上年同期增長近1/3。外商來客的“井噴”式增長,顯示義烏的受歡迎程度甚至超過以往。
“我們今年前5個月實現出口2300萬美元,增長幅度達到35%。”浪莎集團副總經理劉軍說,目前義烏襪業企業中,好過的不只是浪莎,很多企業日子都不錯。2009年一季度,義烏市出口同比增幅僅為0.41%,到5月底出口增幅已上升至5.91%,比同期全國出口增幅高出20多個百分點。
博尼服飾有限公司董事長金國軍認為,義烏市場快速復蘇固然有產品結構因素,如出口商品以日用品為主,消費彈性相對較小,但更重要的是義烏企業未雨綢繆,提前應對。為了增強外銷網絡的穩定性和市場反應能力,博尼服飾早在2007年就“砍”掉了國外代理商,改為設立辦事處。2008年10月、11月是我國出口貿易最困難的時候,這家企業每個月的出口增長都在20%以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