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中小企業融資難
成都創新八大融資模式
7月4日晚,經營機床零配件加工生產的龐祥忠在茶樓里與朋友們談起當天在成都舉行的“2009年中國中小企業融資發展論壇”時,他對成都目前正逐步推行的8種創新融資模式表示出的熱情溢于言表。
當然,在目前中小企業普遍融資難的現狀下,關注成都推行的8種創新融資模式,遠不止龐祥忠一位小企業主!
金融突破應從5方面突破
2009年,在全球經濟持續衰退的悲觀預期下,中國經濟能否保持平穩增長,成為世界和中國社會各界最為關注的頭等大事。對于較多依靠銀行貸款的成長型企業,融資渠道狹窄,銀行信貸扶持的“力度”正成為決定企業存亡的“關鍵”。一段時間以來,社會各界均寄希望于政府經濟政策改革及金融機構金融創新的更大作為幫助中小企業“過關”。我國政府各相關部門也已推出了系列經濟刺激方案和支持政策,扶持中小企業走出困境。而完成這項工作,其核心將是在政府財政的支持下進行金融創新。
有關專家曾表示,中小企業融資的本質,其實就是個信用問題。商業銀行也好,其他金融機構也罷,都是經營信用的市場主體,企業無法立信,談何貸款融資?有數據顯示:我國企業逾期應收賬款占銷售額的10%,而發達國家僅為0.25%至0.5%。長遠而言,誠信經營、嚴守信用才是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的根本途徑。因此,當下固然要為中小企業建立緊急輸血通道,督促銀行等金融機構加快建立成本核算機制等,同時也不能忘了盡快以立法等手段建立健全企業信用體制,提升中小企業信用水平,實現其金融服務在市場規則上的可持續發展。
為此,7月4日由中國總會計師協會民營企業分會、成都市金融辦、成都高新區管委會等共同主辦的2009年中國中小企業融資發展論壇在成都舉行。來自政府、銀行、投行、企業、PE/VC機構和研究機構的代表齊聚一堂,為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進行思想碰撞。
如何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經濟學家王進在論壇上認為金融突破應從5方面突破:一是搭建政府、企業、銀行、PE等共同構成的“八方聯席會”;二是建立方便的“金融超市”;三是建立“供應鏈”的金融,銀行可為一個產業鏈上的企業提供打包的整體授信;四是多成立與中小企業匹配的中小銀行;五是建立多層次的資本市場!
8種創新模式正在推行
實際上,中小企業融資難是一個老話題,但是在當前我國信貸緊縮的背景下,它又是一個新話題。成都市中小企業局局長李忠仆在2009年中國中小企業融資發展論壇上,詳細介紹了近幾年來,通過積極探索,逐步形成和正在推行的8種創新融資模式,贏得了與會人士的高度關注。
這8種中小企業創新融資模式包括——
國家開發銀行“統貸統還”模式:即采用市中小企業擔保公司、國家開發銀行、區(市)縣政府三方共同承擔風險的方式,3~5戶中小企業抱團,以助貸機構為貸款平臺,單戶貸款額不超過500萬元,主要用于解決小企業的貸款難問題。2005年以來,已累計為小企業解決20億元的貸款。
軟件企業“資金池”模式:充分利用地方金融資源,以成都銀行、成都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成都中小企業信用擔保有限責任公司三方合作,成立了5000萬元的軟件企業資金池,為輕資產、重科技的軟件企業增信。
“互聯互保”模式(社區金融模式):即由國家開發銀行四川省分行與武侯區工業集中發展區管委會按照一定比例的風險分擔,采用助貸機構推薦企業,信用促進會開展信用評議,園區內信用公示,3~5戶企業互保方式,解決園區內的小企業融資需求。
中小企業“信貸工廠”模式:成都市政府與中國銀行四川省分行聯手打造中小企業“信貸工廠”。用3年時間,通過“信貸工廠”模式,為成都地區的中小企業提供300億元的授信支持。
市縣“聯合擔!蹦J剑耗壳俺啥际12個區(市)縣擔保機構與市中小企業擔保、市小企業擔保公司開展聯保合作。目前,成都市12家區(市)縣擔保公司已開展了聯合擔保業務,在保余額達7.95億元。
“會員制”擔保模式:采用行業協會(商會)、擔保公司雙會員制的形式,緊緊圍繞企業的行業屬性和地域屬性,實現企業、協會、擔保公司、銀行、政府五方聯動。
“緊急拆借”模式:今年成都市設立了5000萬元的應急資金,經各區(市)縣工業主管部門推薦,市中小企業局與市中小擔、市小擔聯合審定,在接到企業申請后3個工作日內,受理以委托貸款方式辦結資金拆借手續。截至目前,已向45戶企業發放資金總額5220萬元。通過滾動使用,預計今年可為近150戶企業發放1.5億元的應急資金。
高新技術企業“信用貸款”模式:今年4月,成都市制定了試點方案,對具有發展潛力的高新技術企業,在企業無任何抵押物的條件下,以企業信用為基礎,由銀行直接向企業放貸。目前兩家銀行已為首批企業發放了信用貸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