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營上市企業應做強而非做大
中歐國際工商學院副院長兼中方教務長張維炯教授表達了三個觀點,他說,毋庸置疑,民營經濟部門已經成為中國經濟持續平穩增長的重要引擎之一。在當前的形勢下,中國的民營企業要追求的是做強,而非做大,企業要提高運營效率,以最少的資源為社會創造財富;其次,中國的民營企業要提高競爭能力,參與國際競爭;第三,中國的民營企業要承擔更多的社會責任。
針對新推出的創業板,張維炯教授表示,中國的民營企業發展碰到了很多問題,創業板對解決民營企業融資能起到一定促進作用,它提供了籌資的平臺,同時還能幫助民營企業更加規范運作,使我國多層次資本市場向前邁出重要的一大步。
大型民企更傾向于選擇海外上市
除了在國內上市之外,中國的民營企業也越來越多的選擇在海外上市,報告指出,從規模來看,海外上市的民企高于內地上市民企。從營業收入總額來看,海外上市民企為7222.14億元,內地上市民企為12011.18億元,這與內地上市民企數量更多有關系。從平均營業收入來看,海外上市民企為30.47億元,遠高于內地上市民企的18.98億元。從平均營業收入增長率來看,海外上市民企也遠高于內地上市民企,分別為51.25%,27.03%(見表5)。以上分析表明,規模大、盈利能力強的民企更傾向于選擇海外上市,而海外上市反過來又對這些企業的進一步發展帶來了明顯的促進作用。這說明,海外上市民企是中國民營部門中的佼佼者,也是其他民營企業的發展標桿。
創業板對納斯達克影響不大
納斯達克中國區代表夏國雄表示,目前,納斯達克的中國上市公司超過了100家,納斯達克已經成長為上市公司數量最多、交易量最大的美國最大的交易所。雖然去年受金融危機的影響蠻大,IPO的速度放緩,但今年下半年的情況會有所好轉。納斯達克并非是只接納中小型公司的市場,創業板推出不會對納斯達克市場有很大的影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