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夢思申請破產保護 媒體稱源于私募逐利和貪婪
核心提示:擁有100多年歷史的美國知名床上用品公司席夢思最近宣布申請破產保護,并擬出售給洛杉磯的一家私募股本公司,這是近20年來席夢思第七次申請破產保護,第七次被出售給私募股本公司。美國
擁有100多年歷史的美國知名床上用品公司席夢思最近宣布申請破產保護,并擬出售給洛杉磯的一家私募股本公司,這是近20年來席夢思第七次申請破產保護,第七次被出售給私募股本公司。美國媒體評論認為,私募資本的逐利和貪婪是席夢思破產的真正原因。
私募股本公司采取的基本手法是,由私人資本和養老基金、保險公司等合伙出資,收購經營困難的企業,通過重組后出售或上市以牟利。《紐約時報》指出,私募股本公司對席夢思的投資也是如此,只不過方式更加露骨。2003年,位于波士頓的托馬斯·李私募股本公司以3.25億美元收購席夢思,同時承接了公司債務7.45億美元。第二年,席夢思通過發行公司債融資,向托馬斯·李公司發放特別紅利1.37億美元。2007年,席夢思再度舉債3億美元,其中2.38億用于分紅。至此,托馬斯·李公司共獲紅利3.75億美元,加上2800萬美元管理費收入,這家公司已實現贏利7800萬美元。另外,其總裁擔任席夢思公司總裁期間,各項收入達4000萬美元。
在此期間,席夢思公司的經營狀況如何呢?據被迫辭職的前公司總裁赫利爾披露,這些私募股本公司“沒有一家準備長期經營品牌,它們的想法是如何實現贏利最大化”。2005年第一季度,席夢思的銷售量同比下降8%,此后業績一路下滑。2008年,公司裁員1000人,占員工總數的1/4,并停止向公司債投資者支付利息。今年9月25日,由于無法償還到期債務,席夢思宣布申請破產。
事實上,從1991年至今,席夢思被一再倒手后公司債務已從最初的1.6億美元暴漲至13億美元。有分析指出,無論席夢思公司是否贏利,托馬斯·李公司都注定要賺錢。借助席夢思這個殼,托馬斯·李公司早已連本帶利收回了成本,只是苦了債券投資者:席夢思破產后,其企業債將一文不值。
有著類似遭遇的公司在美國不在少數。據標準普爾公司統計,2009年,在經營困難的220家企業中,有一半以上曾經或仍然處在私募股本的控制之下,其中包括家喻戶曉的哈拉斯娛樂公司和六旗山主題公園。與此同時,從2003年到2007年,188家受私募股本公司控制的企業共舉債750億,用于私募股本的特別分紅。
美國某非營利組織負責人拉得基指出,席夢思和許多其他美國公司的例子表明了私募股本公司是如何破壞傳統的企業價值的,應當警惕企業戰略的極度短視,并重視長期的經濟健康和繁榮所需的價值觀。作家利塔·艾潑斯坦也認為,美國政府為了鼓勵私募資本購買銀行不良資產而不惜放松相關監管,席夢思公司的教訓說明,放松監管只會讓危機更嚴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