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總說富人離我們很遠,那么,這一次我們就讓他們徹底裸露在你眼前,一切原來這般簡單,他們是富人,你也可以成為富人,你甚至可以不分任何行業,只要做到極致,你就是他們。

有趣的財 無趣的富
【理財周報主編】 夏日
“大陸只有有錢人,沒有富人。”幾年前,曾經的同事羅綺萍這么說過。
“爸爸你只算個有點錢的人,算不得富豪”,與《福布斯》富豪榜糾纏了十幾年的一位朋友,他女兒曾從美國打電話跟他說。
作為與財富打交道的媒體的主編,我也左右為難,財富是個什么東西?
有位朋友剛剛說過,她的一位同事路上開車,遇紅燈踩剎車,頭同時趴在方向盤再也沒起來:錢有什么用?
一位在平安保險供職的朋友又告訴我:每年他們都開一個最優秀業務員大會,許多人因為賣保險而使暗淡的人生放出光芒:財務自由是命運的杠桿。
作為媒體人,通過財和富洞悉許許多多,一個一個鮮活的命運和曲徑通幽的故事,是一件幸事。
兩年前,《理財周報》操作策劃“中國3000家族財富榜”,那時我們懵懵懂懂,但一不小心引爆了一個引信,讀者、客戶一下子涌過來,讓我們驚喜,當時覺得是一份偶然,但今年再次策劃后,同樣引起轟動,起碼是再也很難找到那一期報紙了。這也許就是市場的一個興奮點。
而富人群體的崛起已是一個全球話題,據招商銀行(600036,股吧)的一份調查,到今年中國人持有可投資資產超過1000萬元以上的被稱為高凈值人群將達到32萬人,而這32萬人的投資能量是9萬億。
理財周報創刊時曾用過一句宣傳語:1億投資者的彷徨,1千萬中產家庭的渴望,1百萬份的發行理想。兩年多過去,理財周報立志要做“財富風向標”,對當初的理想更從未忘記,經過兩年的磨礪,我們更知道,這份理想將寄托在一個又一個的財富群體身上,寄托在你身上。
而“第一桶金”永遠是個謎,而睜大雙眼看清魔術同樣是一件有趣的事,有時是一件勵志的銘牌,這個群體將會改革全世界的消費能量。
“尋寶”游戲現在開始
【理財周報運營總經理】 梅波
每個人內心都有一個“尋寶”情結。
我最初的“尋寶”情結可能來自史蒂文森的《金銀島》。那本書為我勾勒出一個充滿神秘、財富和冒險的外部世界。令我神往,也讓我對自己的未來充滿N種想象。這種情結可能是我22歲時獨自來廣州闖蕩的原因。
也許每個人的血液里都有這樣的基因,只是一直在等待合適的時間、地點和空氣被激活。
任何財富行為都是一次尋寶過程。少年時埋下種子,青年時打造專業“尋寶船”,30歲前后揚帆出海。
在我認識的富人當中,最有傳奇色彩的尋寶過程可能是王濱。他先是一名警察,后來改行做修車廠,又做證券咨詢,再后來是移動SP業務,最終把公司賣給新浪。套現之后他成為“船長”,兩度駕馭無動力帆船縱橫四海,從法國漂洋過海回到中國。在海上極度絕望和極度美好的時刻,他寫了不少歌詞,今天在“錢柜”里面都能找到。
“尋寶船”起航必須順流而下,這一點你也許不會反對。事實上,每個時期的財富積累,都有那個時代的特征。事實上,每個時期的財富積累,都有那個時代的特征。比如周成建,美邦服飾(002269,股吧)實際控制人,一個只有品牌沒有工廠的被很多人效仿的商業模式,以前曾經被認為是“空手套白狼”,一如當年的牟其中。比如馮侖、潘石屹等等,無不是抓住房地產改革初期的機遇。今天,地產行業競爭進入“大鱷”階段,機會已經越來越少。
不過,還是有人抓住這個行業為數不多的機會。就在幾周前,我認識的另外一個地產界精英——陳勁松,經過幾年苦戰之后,終于成功將世聯地產送上中小板,把自己變成富豪俱樂部的一員。他的模式也不復雜,和萬科不同,他們不是自己造房子,和陷入倒閉傳言的順馳不同,他們不是做中介,他們幫別人提供賣房子的解決方案。
IBM之后,解決方案提供商已經成為炙手可熱的商業模式。在任何領域你幾乎都可以看到這樣的身影,即將在創業板上市的北京立思辰(300010,股吧)就是如此。去年冬天,當我和池燕明在北京一家酒樓探討他的商業模式時,只覺得這是一種辦公服務外包的簡單模式,沒想到這么快就可以獲得資本市場認可。時隔一年,天翻地覆。
猛然發現,自從創辦理財周報之后,我身邊已經富、即將富,以及衣食無憂孜孜不倦在尋找發財機會的人迅速增多。
張愛玲說,出名要趁早。我覺得發財這事也是如此,至少我所認識的財富精英都是如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