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磚中國黃金創富期
【理財周報執行主編】 羅周
2003年第一次去王傳福的比亞迪,那時還只偏居在深圳市葵涌鎮東北角。那時他是全球最大電池生產商。
2008年第二次去比亞迪,坪山鎮汽車基地比相鄰的葵涌電池基地大了不知多少倍。甚至葵涌和坪山這兩個鎮,幾乎被比亞迪覆蓋了一半。
這兩次,都見到了王傳福。第一次是和原巴黎百富勤亞洲區總裁蔡紅平一起,踏進他辦公室就令我肅然起敬,那時他已是上百億市值的公司總裁,而他的辦公室與員工一樣敞開式辦公,桌上擺了很多電子方面的器件,辦公室沒有任何秘密。這是一個工程師創富家。
5年之后,再見王傳福,是在他的坪山汽車基地,雖然現在他的汽車產量不是中國最大,但絕對比很多汽車生產商更有核心競爭力。
別人生產的只是汽車,他生產的是能源汽車。王傳福告訴我,“我只研究最核心的5%,另外的95%都是公開的”。
在13億人口的國家里,比王傳福聰明的人,比王傳福技術功底更深厚的人,數不勝數。王傳福的財富成就和技術成就,有兩個前提:一個是他自信技術可以創造財富,一個是金磚中國寬度無限。
這是中國人最幸運的時期,你甚至可以不分任何行業,只要在任何一個行業做到極致,就可以獲得財富和成就。
這是有依據的。
中國在2008年超過了德國,排到了世界第三;
高盛4年前預測2015年超過日本,事實上最遲在明年,就可以提前5年超越;明年全球經濟增長率4%,僅僅中國和印度貢獻度就占4%里的一半;
“金磚四國”不僅改變美、歐、日三分天下的局面,更是“一雙強壯的腳”(高盛經濟學家歐尼爾語),帶領全球經濟走出金融危機;
而且更重要更重要的是,以中國為首的金磚四國,正在放下美國和歐洲,走自己的路。
王傳福們走出的創富之路,還僅僅只是“第一金磚國家”追趕發達國家時所帶來的工業變革和技術變革機會,第二階段的創造性需求、創新型技術和想象力商業模式所帶來的機會才更刺激和更顛覆。
時代的我們。我們的時代。
抓緊尋找“我”在“第一金磚國家”里的坐標系。
我們等你。
李寧 以體育贊助的名義將一個沒有工廠的品牌推向世界
理財周報記者 汪恭彬
李寧持有李寧公司3/33億股,占31.88%;截止2009年8月31日,李寧公司收盤于21.55港元,李寧持有63.19億元的股票市值。
李寧公司商業感覺的形成和中國健力寶集團不無關系。
健力寶那時是非常領先的企業,又因在廣東,與香港很多商人接觸非常多。“李寧”當時跟霍英東來往非常多,跟他們的接觸,其實在商業感覺上輸入很多。
李寧CEO張志勇說,老板個人的商業感覺一般在創業期間決定了商業模式的建立——只做品牌,放棄傳統的貼牌模式。
張志勇稱,李寧公司作為第一批“特許加盟”的公司,在上世紀90年代特別少,1990年代真正以這種模式來發展生意也非常少。
李寧運動服誕生的第一炮,就是贊助1990年北京亞運會。
1990年,李寧低價取得亞運會火炬接力傳遞活動主辦權。1990年8月,在青藏高原,李寧作為運動員代表,身穿雪白的李寧牌運動服,參加了圣火傳遞活動。這次成功的策劃讓“李寧”和“健力寶”兩個品牌受到了廣泛的關注。
李寧借勢亞運會,一夜之間走紅中國,風頭也迅速蓋過康威。亞運會閉幕不久,剛剛成立的李寧公司就收到了1500萬元的訂單。
嘗到體育贊助的甜頭后,李寧運動服連續多年展開了體育贊助活動,不遺余力贊助各種賽事。
李寧的輕資產模式幫助公司取得了高速發展。至2009年上半年,李寧錄得營收40.52億元,增32.45%;盈利4.73億元,增41.6%。
李寧公司的本質是一間供應鏈管理公司。產品設計出來之后,先召開經銷商訂貨會,經銷商根據自己對市場的判斷來下訂單。李寧接到訂單之后發給代工工廠,代工工廠再根據訂單來進行統計、合并,再把材料訂單發給自己的供應商。成品由物流供應商將產品配送給分布在全國的經銷商。根據李寧公司2009年中報,李寧公司全國共有7550間,但直營店鋪僅為345間,占比不到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