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分析,一方面,在我國工業化、城市化的過程中,農產品種植面積有所減少,供應量相應降低,而隨著居民生活水平提升與消費升級,需求卻在增加;另一方面,農資、運輸成本增加和勞動力成本上升也是重要原因。
數據顯示,由于2008年大蒜價格暴跌,許多蒜農改種其他農作物,2009年全國大蒜面積由2008年的1250萬畝縮減到900萬畝,再加之單產普遍減產20%以上,2009年全國大蒜總產量從2008年的1026萬噸減少到590萬噸左右。
北京東方艾格農業咨詢公司首席分析師黃德鈞對中國證券報記者表示,農產品價格上漲的背后,凸顯出我國農業資源的緊缺。嚴格來說,無論是糧食、蔬菜、牛奶,還是紙張,都是農業資源類產品,背后事實上都是土地資源、水資源。
他認為,從我國農業資源供應偏緊的情況看,未來10—20年農產品價格會逐步上升。為何漲價在這半年中集中爆發出來?一方面,貨幣供應量增長過快,資金要尋找出路,2009年大量資金被房市、股市吸收,而今年樓市降溫,股市低迷。另一方面,今年以來氣候條件不利,西南地區大旱、中東部地區持續低溫。
劉社建則表示,從根本上說,此輪價格上漲是經濟多年高速增長的必然結果。如果不是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暫時抑制住物價上漲的勢頭,2008年初的物價上漲趨勢會一直延續下來。
嚴重通脹可能性不大
有漲也有跌,進入5月,一些前期漲幅較大的產品出現了價格回調,特別是一些生產周期相對較短的產品,例如蔬菜。
此前,商務部的數據顯示,截至4月底,絕大部分蔬菜類品種的價格都較去年有大幅度增長。
但進入5月,由于應季蔬菜大量上市,蔬菜價格開始逐步回落,目前仍保持著這一趨勢。國家統計局6月4日發布的最新數據顯示,與中旬相比,5月下旬主要品種蔬菜價格繼續大幅回落。期內跌幅較大的品種中,豆角跌12.5%至每千克6.99元;西紅柿跌7.8%至每千克4.50元;大白菜跌7.5%至每千克2.47元;黃瓜跌7.3%至每千克3.57元;油菜跌3.4%至每千克3.16元;芹菜跌2.1%至每千克3.74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