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募這行當并不如想象中好做,起碼老趙三年前發信托產品時,怎么也沒想到自己今天會如此落寞:隨著市場持續下跌,當年的意氣風發早已蕩然無存,剩下的只有擔心客戶贖回的惶惶不安。
逼出來的追漲殺跌
5月31日大舉殺入廣晟有色,6月2日獲利4%;5月24日大幅買入保利地產,25日認虧3%出局。管理著兩億元的私募老趙,現在拿出兩千萬元玩起了“追漲殺跌”。
“市場這么慘,不干點虎口奪食的買賣,怎么能翻身?”略帶著一些痞氣的老趙說,“基本面不用管了,市場那么弱,什么股票拿得時間稍久都得吃虧,不如追熱點,掙上幾個點就跑。”老趙說起話來頗有幾分快意江湖的味道,但卻掩蓋不住言語中的無奈。
與老趙熟識的一位基金經理半開玩笑地告訴記者,老趙這么干很容易進去時買在高價,出來時又引發雪崩。程明也是老趙的一位朋友,在老趙發信托產品之前,兩人就經常一起交流投資心得。程明說,老趙這么干,是被市場逼急了。
2010年以來,市場震蕩下跌,老趙用“價值投資”眼光精選的重倉股遭受重創。4月底老趙基本清倉,隨后只是拿出部分資金追漲殺跌,但產品業績下降仍然十分嚴重,產品的單位凈值從年初的每份1.1元,跌到6月初的0.94元,跌幅超過15%。如此大的跌幅給老趙造成了非常大的壓力,甚至有大客戶打電話讓老趙止損。
不過,就算改換策略,老趙也沒能從中獲得太好的收益,從5月初到現在,其單位凈值基本停留在0.94元上下。在所有已公布6月數據的129只結構化私募產品中,老趙的產品今年以來的收益率排在后20名之內。
壓力:誰當私募誰知道
老趙的投資管理公司設在上海陸家嘴一座高檔寫字樓里,窗外的馬路上車水馬龍,更顯老趙辦公室里的冷清。這里只有三個人,一個前臺,一個合伙人負責市場營銷,剩下的研究、投資、交易諸多職責都是老趙一肩挑。
“成立信托產品做投資,跟拿自己的錢炒股完全是兩碼事。”在他寬敞的辦公室里,老趙告訴記者,自己做投資時一旦下手就要起碼拿上半年,中間有點波折也不懼,而現在根本無法做到。
老趙成立的是一只結構化信托產品,2007年他自掏腰包1億元作為一般性受益人,信托公司募集了1億元做優先受益人。一般受益人的概念其實就是“安全墊”,意味著如果優先受益人的本金出現虧損,則一般受益人投入的資金將作為補償金,填補優先受益人的本金窟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