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好意思,我的錢就跑出去一天,明天一早就回來。”南京一家國有大銀行的支行長朱衛,中午在食堂里接到一條短信,氣得扔下筷子飯也不吃了。“又跑掉1000萬,這幾天存款嘩嘩地往下掉,都是給小銀行買跑了。”
李娟是一家省級外貿公司的財務科副科長,昨天突然接到一家銀行負責人的短信,“感謝對我們的支持,明晚6點,老地方吃飯泡澡。”過了會又來一條,“對不起,發錯了。”原來前面一條請洗澡的短信是發給她頂頭上司的,錯發到她的手機上了,“搶存款搶昏了頭。”
昨天是銀行業集半年末、季末和月末“三點一線”的考核時點,這段時間各家銀行不惜血本到市場“搶存款”的鏖戰到了最高潮,市場亂象背后的一些問題值得關注。
資金能人,一年上四天班收入十幾萬
南京城西一家銀行理財中心的VIP單間里,一位副行長正緊張地和一家證券公司的大戶管理員核對兩份清單。他們前幾天請人從炒股大戶中開發新儲戶,答應上午把錢打進來的。錢一進賬,答應給人家的3‰日利息就要打給對方。記者注意到,新開戶的空白存折上金額都是1元錢,另一份清單上打印出來的金額都以百萬、千萬計。
“3月底幫他們搞了1個億,銀行兌現了30萬,帶著大戶到日本去看櫻花,玩了一周。”這位證券公司的大戶管理員頗有成就感地告訴記者。“這些手上有客戶資源的能人,都是銀行的座上客,他們一年來上四天班,即每個季度末來一下,談好價格,比如今年3‰,他給人家2.5‰。如果能調動上億資金,一次穩賺幾萬元、一年能賺十幾萬,這對于一些有資源的人來說是很容易的事。”銀行業內人士說。
埋單者中,會有弱勢的貸款戶
一天3‰的利息,1個億就是30萬元,這可不是小數,在目前的嚴格利率管制下,這明顯不合規定的費用從哪里出?
一家股份制銀行的行長介紹說,一般都在客戶經理的“營銷費用”中支,現在存款一般都按日均增量的5‰來給“營銷費用”。這錢除了用于平常的請客公關,關鍵時刻可以派上救急的用場。今年資金緊,有的業務員開出日息5‰的高價。他認為這可能是個人行為,把別的費用拿出來貼補,以完成這個考核期的任務。業內人士介紹,在貸款緊張的情況下,銀行與客戶關系不對等,也不排除有些銀行把這塊費用轉嫁給一些弱勢地位的貸款客戶,讓他們為之埋單。
蝦有蝦路,魚有魚路。“有政策”的銀行呼朋喚友買存款,給不了政策的銀行只好打感情牌,用各種辦法對大客戶存款“嚴防死守”,務求不被別的行挖了墻腳。“這個月就沒回家吃過一頓飯,有時一晚要陪三撥人吃飯洗澡。”一家股份制銀行的支行長說。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