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車你可以留下牌照,我可以通過假轉籍幫你辦理,你就說出價多少你認可吧。”日前,在上海浦東的御橋路和中山北路二手車市場,不斷有黃牛攔住《第一財經(微博)日報》記者咨詢收車業務。
其實,這種現象在各地的二手車市場極為普遍,因為這種渠道的回收價格要比正規渠道高幾倍,車主受利益驅使,讓很多臨近報廢及報廢車輛流入“黑市”,這些車輛要么被轉賣到三四線市場及農村市場繼續使用,要么被“黑拆解點”拆出五大總成回流到市場,對道路交通安全及環境安全帶來重大隱患。
根據《中國汽車市場年鑒2010》統計,截至2009年,全國報廢汽車回收拆解資質企業497家,回收網點2175個。2009年汽車注銷登記量202.22萬輛,實際回收報廢機動車85.5萬輛,其中回收報廢汽車41.02萬輛,2009年汽車保有量為7741.65萬輛,實際報廢量僅占保有量的2.61%,遠低于歐美等發達國家注銷報廢率6%~10%的水平。
有資料顯示,在國內近3年的交通事故中,有13%是因為使用偽劣和報廢汽車配件所致。
黃牛的高價
為鼓勵老舊汽車報廢和更新,財政部、商務部6月8日聯合發布《2011年老舊汽車報廢更新補貼資金發放范圍及標準》公告,根據補貼資金規模,繼續對符合一定條件、提前報廢更新的城市公交、農村客運車輛以及提前報廢的重型載貨汽車給予資金補貼,最高補貼1.8萬元。
“不過,很尷尬。其實很多汽車不到報廢年限已經失蹤了。能夠回收的報廢汽車遠低于有關部門統計的數字。拿大型貨車來說,國家強制報廢的期限是15年,實際上使用年限不到10年,接下來的5年期限就為一些非法分子提供機會做拼裝車或者非法拆除零配件。”上海一位拆車行業的人士告訴記者。
而在本報與蓋世汽車網聯合進行的汽車報廢調查(在6月14日~20日,2019位人士參與)中,雖然有59%的人士認為以舊換新等政策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促進消費者對報廢車輛申請報廢的熱情,但總體而言效果并不明顯。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清潔汽車專委會榮惠康也認為,汽車回收報廢存在問題的很大原因是由于相關政策制定不完善,政策執行水平力度不大而造成中間利益鏈條堅固,導致一些不法分子受利益驅使,鋌而走險。
其實早在2001年,國務院就公布了《報廢汽車回收管理辦法》,即所謂的307號令,開啟了中國汽車報廢回收的規范化之路。307號令規定汽車“五大總成”,即發動機、方向機、變速器、前后橋、車架只能作為廢金屬賣給鋼鐵企業做冶煉原料。
上海機動車回收中心一位工作人員告訴記者,一般來說,依據廢鋼量每噸在1000~3000元不等,回收中心收購藍牌車(包括小貨車、小客車以及轎車等)每噸300元,如果是大貨車或者大客車的話,每噸400元。也就是說,一輛將要報廢的桑塔納3000拿到正規回收中心報廢,整車報廢價格僅有1000元左右,但是如果賣給黃牛或者沒有資質的廢品收購站,最高可以賣到2萬多元。
記者致電上海宏興廢品收購站和利程廢品收購公司等公司,均得到答復,2004年的桑塔納3000可以出價2萬元。“桑塔納3000能給到2.5萬~3元,出租車的話,過兩年就強制報廢了,你拿到廢品收購站也只能按2000元/噸的廢品收購價去賣,我可以給到1萬元的價格。”位于寶山區的報廢汽車回收公司工作人員告訴記者。而這樣沒有資質的收購站上海有幾十家。
比起正規的汽車報廢回收中心,黃牛的優勢在于價格。“打個比方來說,一個是超市模式,一個是沒有資質的菜市場模式,當后者存在的時候,前者就很難經營好。”上海華東拆車有限公司總經理史蘊棣認為。
業內人士還認為,報廢汽車行業的發展也與國家經濟水平有關,發達國家經濟水平高,一些車輛不到報廢年限就不敢使用了,但在我們國家,因地區貧富差距比較大,不把車子跑散就不報廢的情況普遍存在。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