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溫州資本的發展歷程,可以說是中國民營資本發展的縮影。從1978年改革開放開始,中國社會經濟發展呈現出一種不可回溯性,在一個擁有十幾億人口的泱泱大國中,計劃經濟體制日漸瓦解,并以不可逆轉之勢向市場經濟體制轉軌。如今,溫州資本已是海量,并呈浩蕩之勢。
有專家表示,經過30多年的積累,目前溫州民間流動資本可達萬億元左右,而這筆巨額資本正在尋找下一個引擎,以期實現自身的真正價值。
路在何方
一條尋找合作項目的消息,日前從溫州中小企業發展促進會發出:“溫州資本尋找國內消費領域、自然資源,醫療衛生,可替代能源和服務業、生物技術或生物醫學。在投資階段上,我們傾向于中后期投資,并且投資公司的凈利潤應該在1億元人民幣或以上。典型的交易規模為2000萬美元—1億美元。上規模的銷售額在10億元以上,有融資需求的融資額在1億元人民幣以上。”
溫州中小企業發展促進會會長周德文告訴《中國企業報》記者,這里提到的溫州資本是指溫州民間資本。目前,溫州民間流動的資本在8000億元到1萬億元左右。
中投顧問宏觀經濟研究員白朋鳴在接受《中國企業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民間資本運作的模式非常多,以當前溫州的民間投資方式來看,囊括了民間借貸、貴金屬投資、礦業投資等項目。總體而言,民間資本投資整體運作情況比較活躍。
在排山倒海的民間資本陣營中,溫州資本的走向堪稱民間資本投資的風向標。它的先知先覺,在民間資本中經常起到引領作用。
近年來,從炒房、炒煤、炒黃金,到炒棉、炒電、炒礦,都折射出了溫州資本的流動軌跡。
目前的民間資本已經不是一般意義上的“游資”。周德文說,他們已經結成各種“產業投資聯盟”,這些以熱錢為主要資本的草根投資團,被冠之以“溫州房產團”、“礦業團”、“棉花團”等數十種稱號,在全國各地游走。可以這么說,哪里有短炒暴利的機會,哪里就有溫州的民間資本身影。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