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業陣痛
曾給迷茫的溫州資本帶來一線曙光,被稱為“新36條”的《國務院關于鼓勵和引導民間投資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明確提出,鼓勵和引導民間資本進入法律法規未明確禁止準入的行業和領域,諸如基礎產業和基礎設施、市政公用事業和政策性住房建設、社會事業、金融服務、商貿流通、國防科技工業領域,創造公平競爭、平等準入的市場環境。并鼓勵和引導民間資本重組聯合和參與國有企業改革、積極參與國際競爭,推動民營企業加強自主創新和轉型升級。
但遭遇了現實的殘酷后,溫州資本不得不從實際出發。周德文告訴記者,其中很多領域民營經濟是進不去的。如今受打壓的民間資本只有小資本大積聚才能得到更好地發展,因此他們這次發出這樣的征詢啟事。投資可以在各個領域,其中主要瞄準了兩個新領域:一是進入金融領域,小額貸款公司溫州有16個名額,大家都在搶,包括地方商業銀行改制,溫州銀行的改制進入的資本全是民間的,分散在民間的資本集聚起來,再反過來扶持傳統行業和發展良好的企業。這是比較明顯的轉型方向;二是投資新興產業,比如光伏、風電等領域。這兩個領域目前是溫州資本投資的大方向。
不管投向哪個領域,在周德文看來,最好的落腳點還是實業。
白朋鳴告訴記者,從新興市場的資本發展規律來看,前期的資本運作中投機收益是不可避免的資本發展規律,從有形的資本(資產)到通過項目投資獲取長期高額收益,從通過資本市場運作到實體經濟投資的過程,是資本運作理智回歸的表現。對我國的宏觀經濟而言,民間資本主動尋找實體經濟項目,將對社會經濟發展起到實質性利好,將有助于我國產業結構升級步伐的加快,民間資本將成為我國經濟可持續發展的強勁推動力。
白朋鳴說,從產業結構升級方面來看,我國的沿海省份正在經歷產業結構陣痛,部分企業希望通過產業轉型擺脫低利潤率的束縛,但是由于缺乏投資資金的支撐,產業升級成為企業發展包袱,而民間資本尋找高成長空間的投資項目將有力地推動產業升級加速;從國內宏觀經濟穩定大局來看,“投機”資金沉淀到實體經濟方面,將減少國內經濟發展的不穩定性。
那么如何引導民間資本投向國家鼓勵的產業。白朋鳴認為,制定相關引導民間資本發展的規定,切勿與金融機構規定“一刀切”,必須考慮到民間資本的資本收益期望較高的根本原則,不然政府的調控措施將受到民間資本的抵制;另外,民間資本不能單純地劃入金融監管條例中,針對民間資本應當設立獨立的監管機構,進行同業細致監管,才能真正達到引導效果。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