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述中國人民銀行溫州市中心支行今年上半年的《溫州民間借貸市場報告》顯示:目前溫州民間借貸規模約為1100億元,而去年同期該行的數字顯示為800億元,這意味著過去1年間溫州有300億元資金涌入民間借貸領域。在銀根緊縮背景下,越來越多企業轉身向民間借貸市場“求援”,而民間借貸利率的不斷走高,更助長了逐利資金“入市”。
《報告》稱,今年1-3月,溫州民間借貸綜合利率分別為23.01%、24.14%和24.81%,其中3月的利率水平創歷史新高。5月利率達24.6%,6月則為24.4%,“利率水平處于階段性高位”。另據該行調查顯示,溫州有89%的家庭個人和59.67%的企業參與民間借貸。
“‘民間借貸’與‘房地產投資’之間,并不是一個簡單的爭搶民間資本的關系,他們更多是存在博弈,經常相互交錯。”前述溫州當地經濟學家說,在溫州有不少人炒房,現在看民間借貸利率高,就將房屋抵押獲得的資金用于民間借貸,這樣其實將房地產投資和民間借貸捆綁在一起。
前述溫州當地經濟學家還提到,溫州民間借貸的資金中,也有不少被用于房地產投資。這個數目約占集資總額的20%,即220億元,其中包括一些人以融資中介名義,或者由多家融資中介聯手,在社會上籌集資金,用于外地房產項目投資。
民間借貸險情初現
一位溫州擔保業人士透露,目前溫州的民間借貸已十分普遍,不少公務員、銀行人員都依靠自己的社會地位,通過進行民間借貸服務賺取利差。
在民間利率處于階段性高位的背景下,溫州從事放貸的擔保公司也開始猛增。
大量資金涌入溫州民間借貸領域的同時,溫州民間借貸領域的險情也在不斷增加。
今年以來,溫州已發生多起企業主、公務員和銀行人員等進行民間借貸后出逃的案例。
今年4月以來,溫州當地的江南皮革、波特曼、三旗集團、浙江天石電子等關門倒閉。最近的是8月1日,溫州巨邦鞋業公司老板王和霞失蹤。
這些企業倒閉各有原因:有些是因為過度擴張,涉足多個行業,投入大量資金后不能及時回本,造成資金周轉困難,最終資金鏈斷裂;有的是企業主欠巨額賭債或炒股虧損等原因外逃,致使企業倒閉。不過,這些企業的共性是,在企業倒閉背后都出現數額龐大的民間借貸的身影,而這些民間借貸或將因為企業的倒閉無法追回。
今年8月份,就有溫州洞頭縣財政局公務員張某向他人借貸1700多萬元民間資本后逃跑,至今下落不明,目前當地公安以涉嫌詐騙對其立案。
“現在一般情況下,民間借貸都是個人或擔保機構以2分左右的利率(月息2%),從社會上收一些閑散資金再以2.5-3分放給資金緊張的企業或個人。不過有些短期借貸的利率可以達到5-6分。還有一些資金鏈非常緊張時,甚至會開出8分的利,不過這個時候這條資金鏈離崩盤也不遠了。”一位溫州擔保業人士透露,目前溫州的民間借貸已十分普遍,不少公務員、銀行人員都依靠自己的社會地位,通過進行民間借貸服務賺取利差。
在民間利率處于階段性高位的背景下,溫州從事放貸的擔保公司也開始猛增。
據了解,目前溫州融資性擔保機構經過官方認定的只有46家,但目前溫州各類實際從事擔保業務的機構已經超過1000家。這些“黑擔保”經常會單純追求利潤最大化,不嚴控風險情況進行放貸,最終容易導致借款出現無法追回的情況。
溫州市中級人民法院統計數據顯示,今年3-5月,全市法院共受理民間借貸糾紛案件2628件,同比多增474件,意味著平均每天有近30起民間借貸糾紛產生;案件總標的額高達9.31億元,同比增長3.15億元。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