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和民間借貸同時催債,令溫州中小民企資金鏈紛紛斷裂;溫州老板“跑路潮”愈演愈烈,當地政府急派工作組進駐銀行,要求“不抽資、不壓貸”,試圖為企業爭取喘息時間。
到底有多少老板在這輪“跑路潮”中消失?《第一財經日報》從溫州市金融辦獲悉,截至27日,已經有26家企業的企業主“跑路”,涉及金額正在調查之中。
僅9月22日一天就有9家企業主“跑路”,加劇趨勢明顯,引起了經濟社會管理者的高度警覺。
“中小企業倒閉企業主 跑路 出現較為集中現象。”當地政府的一份工作文件注意到,“企業關停倒閉由規模較小企業向大企業蔓延,眼鏡行業龍頭企業浙江信泰集團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胡福林 跑路 ,影響巨大并帶來了連鎖反應。”
昨日下午,溫州市政府召開新聞發布會,分析了當前企業、金融、民間借貸等方面的問題,并通報了經濟金融“維穩”和民間金融規范措施。
高息吞噬企業利潤
溫州市政府提供的數據顯示,今年以來,當地民間借貸綜合利率持續上揚,年利率由1月的23.01%一路上升到9月的25.44%。
其中,7月份融資中介機構出借年利率高達39%,意味著民間借貸月息在3分到4分之間。
“如果利率超過這個水平的話,處于夾縫中的制造業僅存的利潤就會消失,企業也很難維系正常的運營。”中國首家私人錢莊主人、溫州方興擔保有限公司董事長方培林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
來自溫州官方的文件還首次證實,當地民間借貸規模在1100億元上下,占民間資本總量(超過6000億元)六分之一左右,且相當于溫州全市銀行貸款的五分之一。
其資金來源主要是民營企業和普通家庭的閑置資金。
這些錢流向了何處?據當地政府的統計,用于一般生產經營的民間借貸規模為380多億元,占35%;用于房地產項目投資的為220億元,占20%;一般社會主體(個人為主)借給民間中介的借貸資金余額220億元,占20%;民間中介借出,被借款人用于還貸墊款、票據保證金墊款、驗資墊款等短期周轉的為220億元,占20%;剩余5%即60億元為其他投資、投機及不明用途等。
當地民營中小企業對民間借貸的依賴程度很高。據對350家企業的抽樣調查,今年一季度末,企業運營資金構成中,自有資金、銀行貸款、民間借貸三者比例為56:28:16。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