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出臺一攬子政策措施幫扶中小企業解困,穩定溫州民間借貸危局的同時,浙江省政府正抓緊會同浙江銀監局、人民銀行在浙機構研究完善溫州市政府遞交的《溫州金融改革綜合試驗區總體方案》,近期將報呈上級部門。方案涉及增加小額貸款公司數量、成立11家股份制村鎮銀行、開展民間資本管理服務公司試點、出臺《放貸人管理條例》和成立金融資產場外交易市場等,著力將溫州打造成全國“民間資本集散中心”。
溫州遞交金融改革方案
溫州民間借貸亂局倒逼該地區金融體制改革。一家股份制銀行杭州分行的中小企業信貸部門總經理昨日透露,《溫州金融改革綜合試驗區總體方案》目前已報至浙江省政府,省政府正會同相關部門抓緊研究,完善溫州方案,結合全省實際情況,綜合以后再呈上級部門。
根據該方案,溫州新增11家股份制村鎮銀行,變民間資金“體外循環”為資金“體內循環”。而去年底,溫州銀監分局計劃2年內在現有3家基礎上再增5家村鎮銀行,分別設在瑞安、平陽、文成、泰順和鹿城的轄內鄉鎮。此次遞交的方案無疑大幅擴大村鎮銀行數量。
同時,擴大小額貸款公司試點,將溫州市的小額貸款公司增加到100家,以廣泛吸納民間資金,在扶持融資性擔保公司的同時嚴格整治非法擔保公司等。不過溫州中小企業協會會長周德文似乎對這個數字仍不滿意,他說,應該增加到200家。目前,包括籌建在內,溫州市小額貸款公司已逾30家。
方案建議在溫州選擇幾個縣(市、區)各選擇一個行政村或鄉鎮開展民間資本管理服務公司的試點,探索建立民間借貸登記服務中心等。溫州市金融辦主任張震宇此前表示,溫州市政府初步決定設立市縣二級“地方金融監管中心”,將寄售行、投資公司、股權投資公司納入監管范圍。此前,這些實際上從事金融業務的機構長期“獨立”于“一行三會”(央行、銀監會、保監會和證監會)之外。
而借助包括做大做強股權運營中心、出臺《放貸人管理條例》及成立金融資產場外交易市場等方案,溫州著力將該市打造成“民間資本集散中心”,將民間金融機構納入監管軌道、降低市場利率和風險。
在去年12月,中國人民銀行溫州市中心支行曾向總行遞交報告,要求批準在溫州施行“利率市場化”改革試點。然而,報告呈上之后,尚無回音。杭州一家銀行的信貸部負責人認為,目前貸款利率普遍較高,高利貸更趨敏感,利率市場化的建議恐不是改革的重點。
包括溫州方興擔保公司董事長方培林在內的民間金融機構負責人認為,應放松金融管制,給予民間資金合理合法的出口,并逐步消除利率雙軌,允許符合條件的私人辦理銀行業務。
金融改革的根本:開放和疏通
“溫州民間借貸市場的惡化,是金融體制改革的契機。”浙江工商大學金融學院副院長樓迎軍說。更為重要的是,金融體制改革是中國實現經濟轉型的重要組成部分,支持中小企業發展,引導社會資金流入實體經濟等,當前的很多經濟問題都迎刃而解。
中國光大(集團)總公司戰略規劃部總經理助理秦國樓認為,主管部門應根據支持民營企業發展的“雙36條”原則,制定有關實施細則,并結合對已有民間金融機構的改造和引導,籌建為中小型和微小型企業提供融資服務的金融機構。
多位Cye分析人士直指民間高利貸禍起利率雙軌制,民間利率和政策利率脫節導致體系外融資活動劇增,中小企業頗受其害。而利率市場化改革則是破解困局的根本藥方。但溫州人行副行長周松山表示,利率市場化改革難關重重,遠非央行可自行決定,地方政府融資平臺和國企的超低利率、國有商業銀行高達3個百分點的存貸利差是幕后阻力。而當地人行堅持認為,溫州國企少,地方政府融資平臺運轉相對良好,民間資本雄厚,正是拆除利率雙軌、推進利率市場化的有利因素。
浙江銀監局局長楊小蘋近日表示,浙江銀監局將以國慶期間溫總理來浙考察為契機,積極推動浙江銀行業體制機制改革:結合浙江省金融創新示范縣建設情況,每個地市至少啟動1家農村商業銀行改革。并積極向銀監會爭取在浙江省增加設立新型農村金融機構的數量。積極支持溫州金融改革試驗區工作,包括擴展融資渠道、規范民間融資、嚴厲打擊非法集資活動,以及引進和設立新型機構等。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