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民間借貸的利率為銀行同期利率的數十倍甚至更好,但本報記者調查發現,依然有四成民企使用過民間借貸。銀行貸款是肉,而民間借貸是粥,肉沒幾個人能吃到,用比肉貴的價買粥喝,實屬無奈。
“你見與不見,我就在那里,無聲無息不悲不喜……”,曾有人用《班扎古魯白瑪的沉默》的詩歌內容形容民間借貸的境,被認為非常貼切。就民間借貸本身來說,盡管處于灰色地帶,但民間借貸從未遠離人們的視線....。。
調查:四成民企曾使用過民間借貸
“現在從銀行貸款比較不容易。銀行要看你的經營狀況,又要給你評級,所有手續都很繁雜,而且還比較費時。因此,一般情況下,出現資金短缺的時,我們會找一些貸款公司,或是找一切企業進行貸款。”張潤家向記者坦言:“雖然要付出一筆不小的費用,但方便及時。”
張潤家是合肥一家從事建筑裝飾工程的老板。
據其介紹,從業以來,每每遇到資金短缺,他第一個想到的就是民間借貸。“短缺的資金少時,我基本上選擇典當行來處理。拿上房產證或是抵上幾輛車,就可以輕松拿到款項。但是,要是遇到大的資金,典當行明顯就不夠了,最直接的還是找貸款公司。”
“因為我們做工程的,最大的要求就是資金。很多工程基本上都是要求先行墊資的,小工程還可以墊下去,大的工程動輒上千萬,要是全部自己墊進去,別的工程基本上就別干了。這時候,就需要外部資金的注入才能運行下去。這種時候找銀行貸款,那是很不明智的,其他的不說,時機鐵定會被耽誤。”張潤家告訴記者:“一般情況下,我們就是找貸款公司。現在,和我們保持良好合作關系的就有好幾家貸款公司。像我們這樣的民營企業,基本上都離不開貸款,并且大部分都是民間借貸,保守估計,至少有四成以上民企有過民間借貸。”
據了解,由上海市工商業聯合會等主辦的稻盛和夫經營哲學上海講壇中公布的一項調查顯示,42.7%的受訪企業表示使用過民間借貸,51.3%的企業有過將可周轉資金放貸作為再投資的行為。調查顯示,40.3%的受訪企業認為應將民間借貸納入監管體制,33.3%的企業認為在納入監管體制之后,民間借貸可以有效幫助緩解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問題。
現狀:多數中小企業貸款艱難
記者采訪中得知,目前商業銀行貸款指導利率水平在年利率7%左右。其中,工商銀行的短期貸款利率最高位6%,中長期最高為6.55%。而民間借貸利率則為銀行同期利率的數十倍甚至更高。
如此之高的利息之下,為何還有那么多企業和個人愿意貸款?合肥一位從事包裝業的老板程偉在接受采訪時表示:“做生意的沒有傻子,誰不想拿低利息,關鍵是你拿不到。現在從銀行貸款,手續多不說,即使是完成手續后,你還不一定能夠貸到款。中小企業貸款實在太難了。”
從銀行貸款到底有多難?記者采訪了一位銀行業的資深人士。
“要貸款可以到銀行的柜臺前咨詢,只要符合規定的基本上可以貸款。”工商銀行安徽省分行的資深人士張震告訴記者:“目前銀行對于貸款,管的還是比較嚴格的。并不是銀行想管緊,而是根據政策規定不得不這樣做。”
“為何有些企業符合柜臺上的貸款規定而貸不到款?”對于這樣的問題,張震表示:“有些規定是內部的規定。比如有些企業要貸款的話,要先查一下企業的信用評級。銀行每年都要對企業進行評級,查一下企業上年的經營狀況,負債狀況和資產狀況。一般評上A級的,基本上可以貸款。有的企業貸款,則需要兩A級企業作為擔保,才可能放貸。”
混亂:10萬元貸款最高可收1萬月息
記者采訪中發現,目前民間借貸由于缺乏規范管理,存在良莠不齊的混亂狀況。各家貸款公司以及放款單位的利率差異非常大。從月利不到1分直至月利高達5分、1角都存在。
采訪中,記者在網上與“企聯小額貸款股份有限公司” 的客服人員聯系,聲稱自己是想從該公司貸款。在得到記者想貸的具體數額為人民幣60萬元以后,客服人員給出了月利息4800元的利率標準。按照標準計算,該筆貸款的月利息為0.8%,這還并不包含辦理貸款手續的手續費。
在采訪過程中,記者調出曾收到過的一條“貸款信息”短信,按照上面的號碼撥通了電話。電話中,對方聲稱可以提供貸款。“手續費加上利率,大概在2.2分左右,你要是愿意的話,可以和我聯系,貸款手續很快就可以辦好。不過你要提供擔保,我們才可以放款。貸款要提供的所有手續,在見面辦理的時候,我們會告訴你的。”
“我們的貸款不需要任何抵押手續,你只要提供自己的身份證和戶口本,再找個擔保人就行了。保證快捷。”在省城街頭一塊“牛皮癬”上,記者找到了一家“專業貸款公司”的號碼,撥過去后,對方表示:“我們采取的是先收利息的方法,辦好貸款手續后,我們先從本金中扣除利息。一般是10萬塊錢,先扣掉1萬元作為利息,剩下的,如果沒有及時還款的話,會將本金和利息放在一起計算,這個是月息。”
放貸者:放貸之前要先進行考察
記者采訪中發現,民間借貸在帶來高額利潤的同時,高風險也同樣存在。
“這個市場要是不僅僅是頭腦,要是還是實力和膽量。因為存在大風險,所以才收取高利息,不排除放款人血本無歸的可能。”在省城合肥專業從事“放貸”的張明華(化名)向記者坦言:“要是大家都愿意做、都敢做的話哪有那么高的利息。”
“來借錢的人多了,風險也跟來了。進來的時候是2分,放進去有可能是1角甚至更多,利潤肯定是客觀的。但也不全部是高利貸。有些熟人或者親戚來借款,也只能在成本的基礎上稍微加一點,這樣基本上賺不了多少。”張明華表示:“熟人也有不保險的,去年就爛了一筆賬,還不能去逼。那是我老舅的姐夫借了3萬塊,他現在根本就沒有錢還。”
“做我們這行的,第一個心理準備就是‘跑單’,因此,在放款之前嗎,也要考慮到對方的實力如何。”張明華告訴記者:“你要了解對方用這個錢用在什么地方,能否還得起,借的資金量大的還需要抵押、擔保。要是做稍長期的放貸,還要適時監控對方投資經營的整個過程。因為一旦出現‘跑單’的情況是非常麻煩的。到法院告肯定告不贏,因為利息絕對超過保護范圍,只有用自己的方式追債了,但那也是費時費力費神的。”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