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稱不存在技術難題
對于消費者而言,價格優勢是網購相比傳統商業最有吸引力的因素之一,這也造成了電子商務對線下實體商業的沖擊。
在2013年3月召開的全國 “兩會”上,人大代表、步步高商業連鎖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王填帶著自己的《電子商務稅收征管法(草案)》(共36條)上會,稱為民間電商法“36條”,以議案形式提交全國人大。此舉再次引起了社會各界對電商是否應該征稅的激烈討論。
王填表示,電商每年5萬億元的交易額占到全社會商品零售額的四分之一,不納稅對傳統零售企業有失公平,國家也將為此流失1000億元的稅收。
蘇寧云商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張近東也表示,電子商務行業存在假冒泛濫、漏稅非稅等監管問題,制約著行業的持續健康發展,建議稅收部門研究電子商務的征稅方式,從制度層面規避偷漏稅行為。
對此,宋蘭回應稱,對電商漏稅超千億元的說法沒有深入調研,企業本身不可能去判斷這個事情,下這樣一個結論有點盲目!半娮由虅帐俏覀冄芯康囊粋難題,其是虛擬化的交易,監控難度比較大,目前管理手段還相對落后!
目前,京東商城、蘇寧易購、當當網、亞馬遜中國等大多數自主營銷型B2C網商平臺,已經具備了完善的稅收制度。但是很多C2C賣家依然沒有實行規范化運作,也沒有繳納稅款。在阿里集團今年1萬億元的電子商務交易份額中,天貓的貢獻率僅為20%,絕大多數交易額仍來自于淘寶店大量的個人賣家。淘寶網稱,目前94%的淘寶賣家營業額在24萬元人民幣以下,而一些發展較好的商家,在線下已經開始繳稅。
中國社科院財貿所研究員張斌表示,目前,我國對網購征稅并沒有改變現有征稅的框架,對網店而言,除了營業額達不到起征點和偶然發生的二手交易外,其余均應該繳納營業稅、增值稅和所得稅。
電商行業分析師李成東向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國家對電商行業征稅,目前并不存在技術性難題,而只是時間早晚的問題。“一旦國家開始對電商行業征稅,那么必然會對淘寶、天貓的賣家造成一定影響,一方面賣家要將征稅的成本轉嫁到消費者身上,降低了自身的競爭力;同時,此舉必然會對如3C、化妝品等水貨泛濫的電商品類構成打擊!
劉恒分析指出,國家對電商征稅,或將采用首先試點,逐步擴大的策略。“首先,要規范網絡發票,這是最基本的;其次,對于一些具有一定規模的網店,可能會要求其去進行工商、稅務、網銀登記,提高這些網站的商業地位;再次,對網店的銷售收入進行審查,從而制定收稅政策。如果快的話,這一系列進程可能在3年內完成!
對此,不少消費者感到焦慮,擔心網購征稅的成本會轉嫁到自已身上,也有網店店主表示生存壓力將會加重。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