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克黃金269元,如此低的價格可以說在近兩年內少見。在深圳羅湖區水貝珠寶城,一些珠寶店打出如此低的價格吸引顧客,生意也不錯。
胡阿姨也是眾多“淘金客”中的一位,但在她看來,黃金卻成為一種無奈的選擇。“我們中國人歷來對黃金投資與收藏有些特別的情愫,在我們這代人看來,黃金總歸是比較保值的資產。”胡阿姨告訴記者,“盡管價格有點動蕩,但除了黃金,現在還能買啥呢?”
此前,抄底黃金的“中國大媽”大戰華爾街成為熱門搜索詞,網上也流行起一段對“中國大媽”形象描述的段子:“中國大媽”年齡在30歲至60歲區間;丈夫事業有成,家庭可支配現金在數十萬到千萬之間;每年出國N次;投資喜歡跟風,金融知識趨近于零;在街上還可以經常看到手捧報紙雜志掃貨的大媽們。
胡阿姨似乎與網上描述的“中國大媽”有些相似:今年50多歲的胡阿姨是水貝村本地人,每個月僅出租房子就有好幾萬元的收入,她還掌管著家里的財政大權,子女也已經出來工作,可謂有錢又有時間。不過,胡阿姨卻顯得很“與時俱進”,對目前的投資市場有著自己的見解。
“最近銀行鬧錢荒,理財產品收益率很高,但風險自然也大,再加上幾十天到期后也不知道還能不能有這么高的收益率,所以我只買了一點。”胡阿姨告訴記者,“買股票吧,一天到晚說這個底那個底,都不知道跌到哪里才是底。”那么,投資房產呢?“深圳房價雖然還在漲,但限購又限貸,買小產權房和軍產房的風險又太大。”
最后,胡阿姨還是選擇黃金。“跟股市下跌相比,金價下跌后我手里起碼還有實物,還可以留給子孫,在一定程度上黃金還算是剛需品。不過,我也知道黃金首飾回購貶值得厲害,所以我在銀行也有投資金條。”胡阿姨無奈地說,“現在除了房價,什么都在跌,存銀行也跑不贏通脹,我又不會做實業,不買黃金我還能買啥?”
此前,“中國大媽”瘋狂搶金讓人再次見識了中國人強大的購買力,中國國民儲蓄率也一直居世界前列。有經濟學家也認為,中國人不缺錢,缺的是對錢的配置渠道,有錢人的錢不能夠到達需要用錢人那里去。
其實,許多“大媽”們都遇到像胡阿姨這樣的煩惱。盡管“大媽”們手上有多余的錢,但國內的投資渠道比較狹窄,“大媽”們不得不尋找更多保值手段,以避免自己財富的實際購買力日益下降。“大媽”們無奈買金,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民間資本的投資路徑很少,折射出民間資本的沒有辦法的辦法。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