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營企業的經營效率高于國企是一個不爭的事實。國家統計局的數據顯示,2014年1-7月份,在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中,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實現利潤總額8691.5億元,同比增長6.3%;私營企業實現利潤總額10894億元,增長13.4%。
在經濟增速放緩的背景下,A股上市公司的業績呈現出明顯的分化:中國石油、中國石化等央企維持穩定增長,普通國企增速從14%降至個位數,民企則保持16%左右的業績增幅。市場人士分析,很多央企占據行政壟斷地位,處于產業鏈的上游,擁有行政壟斷定價,業績穩定性較強。而在經濟環境趨弱的情況下,中下游環節對產品需求銳減,價格趨向下調,國有企業由于產品和成本關系更加剛性,導致業績下降的趨勢明顯。民營企業可以通過成本控制、業務調整等方式緩解市場需求變化帶來的影響。
“混改”可提高國企效率
今年以來,新一輪國企改革浪潮正在全國各地興起,迄今已先后有超過20個省市出臺了國企改革方案。對于央企、地方國企上市公司來說,推進混合所有制帶來的改變將主要來自于效率的提升。
“根據企業功能定位,分類完善治理結構、分開展開績效評價、分類考核。引導企業按照不同目標發展,探索對混合所有制企業監管的有效方式。”北京市8月份發布的《關于全面深化市屬國資國企改革的意見》明確提出,“國有股本低于50%的企業不再簡單套用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的監管制度,實行更加市場化的監管機制。”
民營企業與非民營企業在績效方面的差異,主要原因是兩類上市公司在治理機制方面的差異,民營上市公司的治理機制較國有上市公司的治理機制更加合理,從而導致了不同的企業績效。
每個員工創造財富的多少,可以看作是衡量國企與民營企業經營效率差異的標準之一。2014年半年報顯示,716家普通國企上市公司員工人數合計約490萬人,平均每人實現營業收入73.32萬元,創造凈利潤4.78萬元;而1562家民企上市公司員工人數合計527.72萬人,平均每人實現營業收入57.63萬元,創造凈利潤6.22萬元。
民營企業由于產權清晰,所有者能夠獲得所有權帶來的收益,就有更強的激勵機制去嚴格監督,并防止企業生產經營中的低效行為。民營企業大多都是中小企業,所有者本身就是經營者,自己掌握企業的真實信息,基本不存在“信息不對稱”和“激勵不相容”的情況。
談及激勵機制,股權激勵無疑是A股上市公司運用最為普遍的激勵手段之一。統計顯示,今年以來112家上市公司公告實施了股票或期權激勵計劃,其中,國有企業只有7家。
在混合所有制改革大潮引領之下,國有企業的股權結構和治理機制有望得到完善。混合所有制、股權激勵等機制改革的啟動,既對國資的治理結構帶來良性促進,也將使原有的國企監管方式實現“換水”。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吳敬璉日前對媒體表示,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可以提高整體經濟的運營效率。而在國有資本經營和管理方式上,政府將由過去管企業的方式向管資本的方式轉變。
相關報道:
傅成玉:我們每天要交8億稅費 國際同行都不相信
中石化一把手傅成玉在達沃斯論壇上稱,反過來你是中央企業是是國有企業,是全民性的,所以要給企業交更多的費,去年我們費和稅加在一起有3200多億,每一天跟國際同行比,我每天要交8億元人 民幣,我國際同行不相信,因為我們是國有企業,國有企業要盡全民責任不是僅僅在交多少稅上也不是交多少的紅利上,費上更多。
宗慶后:20%企業交90%稅 改朝換代都因苛捐雜稅
娃哈哈董事長宗慶后:1.中國經濟仍有20年高速發展。2.政府高稅收沒用在民生上。公務員太多了,地方財政變成吃飯財政。3.稅負重中小企業無法生存、大部分都逃稅漏稅。20%企業交了90%的稅。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