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萬東北人在青島開發區創業
cye.com.cn
時間:2005-7-7 18:46:28 來源:
作者: 我來說兩句 |
|
 |
|
東北人回鄉
40多年前,一些山東人背井離鄉闖關東;40多年后,他們的后代回到故鄉,秉承父輩的開拓進取精神,努力打拼,而青島經濟技術開發區為他們創造了創業空間。在開發區的東北人約有10萬人,他們大都來自黑龍江和吉林,為什么東北人對開發區如此偏愛?他們現在過得好嗎?記者近日就此展開了調查采訪。
情結
東北與山東有著深厚的淵源,很多東北人的祖籍就在山東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從20世紀90年代初期開始,特別是首批來到開發區創業的東北人,他們的祖籍大都在青島或青島周邊地區,比如諸城、高密等地,他們在山東老家都有親戚,山東經濟的快速發展通過鄉親的傳遞,使他們第一時間了解了家鄉的變遷,由此吸引了他們的目光。當時正值開發區建區初期,家鄉人的熱情、寬松的創業空間、宜人的濱海氣候,使他們向往。在親朋好友的介紹下,大量東北人陸續來到開發區這片熱土。
創業
黑土地賦予了東北人勤勞、吃苦的品格,他們有的從地攤干起,用汗水澆灌創業之碩果
走在開發區的大街上,隨處可見東北人忙碌的身影,小到擺水果攤、大到辦企業開公司,而經營理發店、飯館的更是比比皆是。在采訪中記者了解到,很多東北人都是抱定了“扎根”開發區的想法而來的,他們相信開發區的明天會更好,因此往往都是變賣了在東北的家產,到開發區謀求發展。也許就是因為這種一往無前的勇氣,讓這些東北人很快在開發區站住了腳,現在大都過上了比較穩定的生活。
希望
過去父輩闖關東是為生活所迫,而現在來到開發區更多是承載著對下一代的希望
去年從吉林磐石來開發區的劉寒星,現在在開發區九華山市場擺攤賣水果,妻子在一家服裝廠上班,14歲的兒子在附近中學上學。
劉寒星告訴記者,在磐石他還有30多畝地,現在他都承包出去了,他和妻子之所以決定到開發區,除了在這里有親戚外,主要是看好了開發區的教育資源,為給兒子創造一個良好的學習和生活環境,他們一家來到了這里。他說,等兒子考上大學后,他打算和妻子回磐石再去經營他的土地。
□數字
七成“的哥”東北口音
在開發區,隨意打出租車就會發現司機的普通話透出獨特的“東北味”。據開發區交通部門介紹,出租車行業是很多東北人一來開發區就關注的行業。目前在開發區270多輛出租車中,“東北司機”約占七成。
□人物專訪
●辛先生·個體服裝廠老板
3年前,辛先生從黑龍江到開發區一家服裝廠打工,后來開了一家服裝店。今年3月份,辛先生和親屬合作辦起了一家專門加工外貿服裝的工廠。昨日,記者在周家夼見到了這位東北籍老板。
初見辛先生,是在機器轟鳴的車間里,他正在檢查指導產品質量。這位爽朗的東北漢子痛快地說,在自己的腦海里沒有什么東北人和本地人的“界限”。雖然到開發區只是短短的3年,但他覺得自己已經融入了這個環境。他結識了很多朋友,既有開發區人,也有在開發區謀求發展的東北人,他們都曾給予自己幫助,因此他堅持認為,無論在哪里都有好人。
辛先生說,他現在的廠子有60多名工人,外接的訂單很多,下一步他將看情況擴大生產規模。
原載《青島早報》轉自水母網(C-02)
|
免責聲明:
凡本網具體標明“來源”的所有文字、圖片和其他形式的文件,均為轉載稿,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果您對本站文章版權的歸屬存有異議,請立即致電010-51285022或致信chuangye◎vip.sohu.com通知我們,我們將在第一時間予以刪除。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