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智贏家風波拷問創業人才素質
cye.com.cn
時間:2005-9-29 10:07:17 來源:第一財經日報
作者:汪小意 我來說兩句 |
|
 |
|
一個創業類電視節目的意外混亂引發了人們對創業人才的思索 選手們都有不錯的教育背景和工作履歷。多數是名校本科或碩士畢業,有一次或多次創業經歷。選手們的表現某種程度上體現了一種真實。他們身上有精英的一面,也有無法被人認可的另一面 本報記者汪小意發自上海
創業者需要特立獨行和天馬行空,還是做一個“攏人”高手、拉票冠軍?
沒有《超級女聲》的娛樂性,但有一份百萬元的巨額獎金。由上海東方衛視播出的《創智贏家》提供了一個舞臺,讓有志于創業的選手進行多輪PK,堅持到最后的選手就可以獲得贊助方提供的百萬元創業基金資助。
這是一種有限制的“真人秀”。對于創業者到底應該具備什么樣的素質這個命題,受形式所限,電視節目本身難以深刻解讀。但卻因為在直播過程中發生的“意外”,這個命題在互聯網上、電視機前被廣泛討論。
這個“意外”就是在該節目9月24日播出的第二期中,場上選手集體退出并要挾評委的風波。“準精英”的鬧劇
“這可能是中國內地電視直播史上的第一次吧!”上海文廣新聞傳媒集團節目研發中心主任鮑曉群感嘆。
《創智贏家》的規則是,將參賽選手分為兩隊,每周進行一個主題的比賽,并視選手表現,通過多種規則來綜合選出被淘汰者。
在第二期中,比賽主題是銷售技巧。結果,少壯派的E8隊輸給了烈火隊。在被允許的簡短陳述中,輸隊的6名隊員一致將責任歸于另兩名隊員陳曦和黃靜靜,認為是這兩人的不合作和不溝通導致了最后的失敗。陳曦和黃靜靜則認為,所有人都應該負責任,而且失敗的主要原因在于決策錯誤。
評委們選出了陳曦、應對決策問題負責的隊長以及許可走上PK臺。但是,根據規則,陳曦獲得了由觀眾短信投票產生的“免死金牌”。 在評委決定淘汰隊長之后,反對陳曦和黃靜靜的其他隊員宣布:如果淘汰隊長,他們就集體退出。
局面戲劇性地混亂了。主持人警告選手們說,根據參與節目前簽署的協議,選手已承諾遵守所有規則,淘汰是根據規則進行的。節目在混亂中走完了播出時間。
“我個人認為,上電視做真人秀應該是玩得起就玩,玩不起就不要玩。”鮑曉群說,“這個事情對電視節目本身的意義還在其次,更值得注意的是選手們對規則的淡漠,這是很可怕的。”
現場評委之一、《第一財經日報》總編輯秦朔認為,這些本應代表中國新的商業力量的選手表現出了一種值得擔憂的東西,可能是拉幫結派,也可能是無視規則,也可能是誠信問題。
選手們都有不錯的教育背景和工作履歷。多數是名校本科或碩士畢業,有一次或多次創業經歷。選手們的表現某種程度上體現了一種真實。他們身上有精英的一面,也有無法被人認可的另一面。贊助商的“意外損失”
由于收視率不錯,加上內容一改東方衛視一貫的“溫和”,這場“意外”引起了很多人的關注和討論。
節目導演楊劍云對事件保持了相對的沉默。因為對節目本身而言,她還不知道是福是禍。除了淘汰的選手,現在有4名選手宣布退出,剩下的11人將重新分隊,下期節目仍將繼續。對于節目引發的對創業者素質的討論,她表示希望遠離。
在網絡上,對選手、對節目主辦方的批評和支持意見同時存在。據相關人士透露,節目主辦方一直“在研究網絡上的說法”,以期讓節目辦得更好。
最關心這個事件影響力的,其實莫過于節目的贊助商——500萬元贊助費的提供者瑞安房地產。目前,瑞安房地產的董事長羅康瑞還沒有在節目中露臉,代表瑞安擔任評委的是副董事長兼執行總裁王英偉。這和羅康瑞在美國的“超級對頭”、大富豪特朗普有些不一樣,后者喜歡在電視中大出風頭。
特朗普是美國NBC電視臺的真人秀節目《學徒》(香港翻譯為《飛黃騰達》)的幕后“贏家”。羅康瑞和特朗普原來是生意上的合伙人,卻因為在房地產生意上的糾紛鬧至對簿公堂。在媒體上他們也較上了勁:羅康瑞搭上的《創智贏家》就是《學徒》在中國的翻版。
今年7月,《創智贏家》就開始大作宣傳。經過申報計劃、五地面試及電視淘汰三個階段,羅康瑞希望借此提高企業的影響力,并順便挑一挑合適的人才為公司工作。
王英偉對《第一財經日報》表示,他有些遺憾。這些年輕人經驗不足可以預想到,但沒想到有這么嚴重。他認為,當局者迷,早在節目錄制前的一對一溝通時,評委們就發現E8隊溝通很混亂,此時他們就一致認為該隊隊長應該負責,而不是承擔了最關鍵的拉贊助工作的陳曦和黃靜靜。
王英偉認為,這些聰明、有創造力的年輕人在一起的時候,反而溝通混亂、商業計劃定位模糊,而且執行沒有條理。但這些都比不上他們無視紀律和規則、做事輕率的毛病來得大。創業者須兼容職場素質?
本身是一場杰出者的游戲,卻在規則下顯現出天然的矛盾。創業者是否必須兼容職場素質?創業者是內部規則的建立者,也該是外部規則的遵守者嗎?
鮑曉群表示,網絡上的討論他很以為然。創業者是不甘于現狀的人,也是“干預”現狀的人。無論是“職場秀”還是“創業秀”,其實都是在商業的指揮棒下有些變形的行為。
“在中國,創業者對啟動資金更渴求。百萬獎金的誘惑足以讓選手表現失常。”一位網民表示,“很難說電視臺給創業者虛擬的創業挑戰完全合乎實際,而且,現在是只有偏執狂才能生存的時代。”
職業經理人和創業者到底有沒有很大的差異?這是一個有趣的問題。在《創智贏家》節目中,創業者首先要把自己的位置放得很平,要作為團隊普通的一員出現,一邊合作,一邊競爭。
國內有一個招聘題材的節目,由智聯招聘和中央電視臺合作的《絕對挑戰》。這個節目注重考驗選手在職場上的能力和潛力,特別強調溝通能力、團隊協作能力。而《創智贏家》更注重商業計劃的質量、創業者的領導力。
“或許經過了一些職場磨練的隊員會很容易找準自己的位置,而像陳曦,14歲上大學,然后幾次休學創業,其實是跳過了創業者在職場中磨練的階段。很難說是好事還是壞事。”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電視策劃人表示。
“可以肯定,他們都是優秀的人才。不過,既然參與這個節目,就應該按照協議辦事。不然,給主辦方帶來麻煩,就喪失了誠信。”鮑曉群說。
“企業家要素已經被證實是生產力的一部分。這個年齡層次的年輕人有很多機會,他們不可避免地要成為未來20年中國的商業砥柱。但從這些已經是千挑萬選的選手身上,有多少可以信任的素質?”作為資深的財經觀察者,秦朔表示了自己的擔憂。
據悉,本周六(10月1日)該節目會播出上期節目現場沒有播出的鏡頭,淘汰賽會在隔周繼續進行。
|
免責聲明:
凡本網具體標明“來源”的所有文字、圖片和其他形式的文件,均為轉載稿,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果您對本站文章版權的歸屬存有異議,請立即致電010-51285022或致信chuangye◎vip.sohu.com通知我們,我們將在第一時間予以刪除。 |
|
 |
|